第十二章 分家(1 / 2)

“好嘞!”苏萝一人给舀一碗。“两文钱一碗。”

大汉们穿无袖粗布褂,晒得黝黑,汗津津的,十分憨厚老实,纷纷掏两个铜板放在木盖上,接过碗大口灌下肚。

有的人不过瘾,再续一碗。

一会儿工夫,小摊前排起长队。

“小妹儿,你手艺真好。这杨梅汤酸甜可口,吃进肚子里凉飕飕的,特别解暑气。俺们扛麻袋的,吃一碗像鱼儿入了水,立马活过来了。”

“可不是?你明儿还来摆摊吗?”

“明天不一定。”苏萝忙的腾不出手脚,抬起胳膊擦一把额头上的细汗,舀一勺清水洗干净碗,将最后一碗杨梅汤打出去:“巳时没来的话,那便有别的事情在忙,不会来了。”

众人心里有数,递还碗,继续去码头扛麻袋。

苏萝坐在扁担上数钱。

卖掉六十碗,挣了一百二十四文。

“大闺女,这杨梅卖的是季节,你不抓紧时间摆摊,到时候没有杨梅,你拿啥挣钱?”老大娘沾苏萝的光,一箩筐包子全给卖了,今儿能早早收摊。将剩下的两个肉包子,用油纸包起来塞苏萝手里,撺掇她明日再来:“迟点来没关系,他们扛麻袋的太阳落山才收工。”

老大娘换一副面孔,脸上堆着笑,十分热情。

苏萝心里门儿清,为难道:“大娘,不瞒您说,今儿个卖杨梅汤,是昨儿上山采药,我摘了一筐杨梅,换点钱财补贴家用。”

老大娘苦口婆心:“你可以买杨梅煮汤。”

“我是大夫,行医治病为主,没空闲每天做买卖。”苏萝捧着软绵绵的大肉包子,不等老大娘开口,主动说道:“我把甘草杨梅汤的方子卖给您?”

老大娘愣怔住,被苏萝一语道破心思,她没有欢喜,反而惴惴不安地搓着衣角。讪笑道:“大闺女,你看……大娘每天四更天起来包包子,哪有空闲熬杨梅汤呢?”

“杨梅汤都是头天晚上熬好,放在井里冷冻。”苏萝站起身,拍一拍屁股上的灰,一双眼睛清凌凌的,笑起来特别甜:“您不买,那便算了。”

“诶!大闺女!你等等!”老大娘顾不上怕苏萝漫天要价,攥住她的手腕,急声说:“你这方子卖多少钱?”

苏萝比两根手指:“二两银子。”

老大娘瞠目,迟疑起来。

“我今日挣一百多文钱,还只是随便卖卖,许多客官没有买到杨梅汤。您挑起一担杨梅汤卖,还能带动包子的生意,要不了多少天能够回本。”苏萝扬一扬手里的肉包子,“如果不是您给我两大肉包子,我还不会卖给您,毕竟这是长久买卖。”

老大娘心里在算账,一桶卖一百多文,两桶能得二百多文。二两银子是两千文钱,要不了十天就能回本。

苏萝要价钱实在。

只是……

“这、这杨梅没多少天,我……”

“您能买乌梅干熬,味道一样。”

“真的啊?”老大娘心动了,咬牙道:“成!我买你的方子!”顿了顿,又说:“你卖给我,往后不能在码头卖杨梅汤。”

“我不卖。”苏萝保证。

两个人找一个代写书信的摊位,苏萝花两文钱,借用一张宣纸与笔墨,将甘草杨梅汤的步骤写下来,然后带着老大娘到角落里,蹲下来问她:“您家里有人识字吗?”

老大娘眉眼舒展开,语气骄傲道:“我小孙儿会识字,在学堂念书呢。”

“那就好。”苏萝挨着老大娘,指着宣纸上的每一个步骤,详细的给她讲解,连同比例都说的很仔细。来来回回,一共讲了四五遍,她喉咙发干:“您记住了吗?”

老大娘不好意思道:“大娘上年纪,记性不大好,记住头,忘了尾。你写下来了,我记不住的地方,问家里的小孙儿。他给念一念,我就全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