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笛乃是取兀鹰的翅膀的肱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和表达灵魂的独唱式的月光河沐浴的西夜曲。
一头兀鹰的翅膀,分别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腕掌骨、掌骨、指骨、七大翄干。
制作鹰笛的巫师取一只老苍鹰的肱骨,斫制一支鹰笛,然后放飞这一头失去一肱骨的苍鹰,据说这只苍鹰或者流落河烏的滩涂,爭啄几条小鱼小虾,或者逆风锻造其余的六根翄干灵骨,重新飞上穹隆之穹,幻身为等级森严的九重青天的一代无敌的掠食者。
西夜城邦的鹰笛据说已经有17000多年的历史,乃是由鹰的翅膀肱骨一截制作而得名,流行于碎叶、羽夏、阿尔泰山南坂、以及藏北牧区和蜀山一带。
可以说鹰笛在流星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鹰笛是由通古斯人简单打孔制成,仅供放牧渔猎时放松身心使用的一管乐闾。
胴呎一般全长4~5寸、直径半寸许、好生小巧玲珑的款式,音孔共有三眼,又称为三孔魔笛。
在西夜人的鹰笛坊乐女毛小彤的一再央求之下,那一年秋天元衡不得不放下金經竹琴,随她前往冈底斯山寻找鹫鹰的素材……
二人跨牦牛漫游雪域高原,或许是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制作鹰笛的大小年纪适合的鹰翅肱干极难寻找,往往只在海拔高达7000米以上的雪山上才可能发现老鹫鹰王。
据西藏民间传说,雄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冲向太阳,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禽影,偶尔有因为极端气候,雄鹰没有飞过雪山被冻死,人们才有机会拾捡到鹰翅肱干的标本,正是在这一标本的比对检索之下,才有可能找到适合的鹫鹰的秘境岩隙。
正是这一次西藏之旅二人结下了难解的夙缘,毛小彤对薛焘的乐坊“海棠仙子”的地位进行了挑戦,关于鹰笛的来源和身世,二人在一个客栈,亲耳听闻篝火旁一个吐蕃唯灵女詩人的演绎和俳歌:
在冰河纪石器时代,居住在万山之祖的青藏高原上的藏人,还过着狩猎游牧随花讯迁徙生活
一个猎人拥有一头祖传的灵鹫,它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人放哨看家
这是一个叫做阿童木的猎童,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阿童木祖祖辈辈都是西藏最顶级的猎户哎
家里这一翮祖传的鹫鹰,已然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魔瞳依然闪闪发亮俾睨禽獣,百里以外的喜马拉雅豺和九曲羚羊也休想逃脱
灵鹫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的脊背厚厚的熊皮,远近牧民都羡慕这只兀鹰,叫它为鹰王,阿童木每天带着鹰王牧云巡天
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常常被奴隶主贡堆家全数剥削夺去
命运如此悲惨,阿童木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
贡堆家的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
凶狠的贡堆家族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慕士塔格冰峰,贡堆庄园的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流星
歌声像雄鹰一样张开翅膀盘旋飞翔,传遍了高原、雪谷、山川……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阿童木交出鹰王,为贡堆家看门护院捕获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