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这些年一直龟缩在定京城,野心勃勃但是迟迟没有造反,其实不光是因为瞻前顾后胆子小,还有个原因便是太难了。
他并不是自愿留在京城,而是被皇帝困在京城,不能离开。
一旦他离开,皇帝立刻会对他动手。
为了防止造反失败丢了小命,他只能隐忍。
而现在,燕王不打算忍下去了,他要造反。
不是在京城造反,而是先离开京城,找个安全的地方,慢慢起事,把那各地的藏兵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把京城围在中间。
这样,不光万无一失,还能有退路。
但是他一直被皇上的人盯着,想离开京城,根本不容易。
姬钟离收到消息的时候还很诧异:“他找到了人帮他离京?怎么走?”
陶远道:“是找了易容术极其高超的人,易容成他一家四口的模样,假装还在京中,然后他们悄悄离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倒是个好主意。
姬钟离又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走?谁帮他们走?”
北漠来使,京城正是守备森严的时候,燕王选择在这个时间离开,比以前还要难的多。
除非……
“他找了北漠人,打算跟他们一起离开?”
北漠使团来了京城快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离开,这个时候跟着北漠使团离开,反而可以转移视线。
陶远说是,燕王跟耶律良联系了,就是要借着耶律良的门路离开。
耶律良这些年隐藏在大金国,多方打探消息,知道很多门路。
但是耶律良那边并不是很情愿,更想燕王早点行动,因此双方闹了一场,要不是闹了一场,燕王现在可能已经离开了。
他们还探查到燕王最近都很紧张,接连重罚了几个侍卫跟心腹。
姬钟离点头道:“既要行动,那自然会很紧张,草木皆兵,这时候若是突然有了变数,也最容易做出错误决定。”
这个时候实行计划,燕王更容易上当。
要是让燕王离开,等于放虎归山,再想收服就会难的多。
姬钟离便又拿了封信给陶远,让他去联系征西大将军。
“跟他说,想报仇,就等信号。”
陶远问道:“就是跟燕王有深仇大恨,全家都被燕王害死的那位征西大将军尹殇?”
姬钟离说是,让他赶紧去了。
当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造反,各处都在混战,而燕王跟尹殇本是同一阵营,但燕王为了削弱其他将军实力,设计陷害尹殇,害的尹家全家被乱军冲击,死于非命。
事后因为没有证据,燕王的势力又太大,尹殇没能报仇,便一直韬光养晦,等着把燕王挫骨扬灰。
前世,他就是知道了尹殇的仇恨,跟他联手,才最终把燕王的残余势力铲除的。
陶远拿了信就走,姬钟离却是骑马,出去找了荣王。
荣王正在书斋三楼看书,见他主动上门,还觉得奇怪。
“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不用陪着你的新欢?”
姬钟离自己倒了一杯茶,说道:“丁小姐已经被太子哄骗,丁家等一众文臣还在中间摇摆,我自是有空闲的。”
荣王疑惑道:“那些文臣到了如今还看不清形势,以为太子能顺利登基?我昨日进宫,皇兄还说太子近日身体不好,要他好好休息呢。”
什么身体不好都是借口,是怕突然废了太子会引起朝中动荡,想以太子身体不好为由,让他一点点淡出众人的视线。
只要病的时间够久,突然死了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更不会引起什么波澜。
大家只会觉得松了口气,想着终于死了。
姬钟离倒是觉得这很正常。
“文人想的自然是多一些,与其有一个狠厉嚣张还亲近武将的皇上,他们更想要一个软弱可欺好掌控还亲近文官的皇帝,他们以为,只要支持太子的人够多,他就肯定能登基。”
这也是他们的臆想,以为可以操控未来的天子人选。
更因为他们以为宫里还有皇后,只要皇后支持太子,太子登基的可能性就还是很大的。
但是他们都猜错了,因为太子现在既没了皇上的支持,也没了皇后跟定安候府的支持。
“是啊,他们一向如此,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以为自己真的能掌控天下的一切,动不动就让皇帝修德行,呵。”
荣王想起前朝那个混乱的朝堂,天下大乱,那群文臣却还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皇帝身上,让皇帝修德行,让太子修德行。
屁,都是狗屎,一堆无耻小人,最该修德行的是他们这帮贪赃枉法枉顾人命的混蛋才对。
荣王也喝了一口茶,顺了顺气,免得被以前的事气死。
他看看姬钟离,心中欣慰。
还好,那位的儿子是个强硬的,不会再被那些文臣裹挟。
“说吧,让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