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听说孙女已经见过了舒彤,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很高兴的问起舒彤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姜婴宁怕吹的太过头引起心理反差,就很中肯的说了说舒彤的事。
“长相很好,性格爽朗,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绕弯子,人也很纯良,从小在山里长大,没有太复杂的心思,就是可能对咱们这里的礼仪不太了解,有时候会出错,不过,她对哥哥真的很好,为了哥哥千里迢迢追去,还救过我的命。”
最后一点是老夫人最重视的,这一点足以盖过舒彤的所有缺点。
从这一刻起,舒彤这个儿媳妇她就认定了。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等她回来,我一定要见见,你大哥也老大不小的了,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都好几个了。”
老夫人一想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成家了,就为自家的孙儿着急。
姜婴宁说他们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还让祖母不如先慢慢准备着婚事。
家里有喜事,新房家具什么的就要准备,各处也得打扫打扫。
老夫人说着是,又说起今年外面几个庄子受灾,今年的收成少了很多。
好在她们庄子上之前就把粮食都找了地势高的地方藏起来,人也早早的就跑到高处,除了一些牲畜被水吹走,人都没事。
相比于其他庄子上的损失惨重,她们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姜婴宁让她别担心,人没事就好。
跟祖母又说了一会,她就先回了琦玥轩。
莺歌跟常嬷嬷早就准备好了衣服饭菜跟洗澡水,带着院子里的所有人等在这里。
对于郡主出门没带她,莺歌也是有些怨念的,见她瘦了也黑了,又暗地里瞪了百灵好几眼。
百灵也是冤枉,郡主的意思她们都不能违背,她也努力保护郡主了,但外面条件实在太差,她力不从心啊。
还是常嬷嬷劝了劝莺歌,两人才又亲亲热热的开始说话。
姜婴宁洗了澡换了衣服,吃了些东西,又赶紧去拜见柳如烟。
柳如烟早就知道她回来了,一直在院子里等着她来,见她现在才来,很是生气。
她冷冷道:“行啦,知道你一路回来也累了,早些回去歇着吧,这些虚情假意的,咱们母女俩也用不着。”
姜婴宁只当没听到她话里话外的嘲讽,把自己带回来的礼品送上,又问候了几句就先走了。
柳如烟的气色看起来很不好,想来她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她的病情又严重了。
算算时间,应该能撑到哥哥跟大嫂成亲前。
姜婴宁回去后,也没歇着,问了常嬷嬷她不在家的时候,家里的各种事情。
常嬷嬷都记得清楚,包括府里跟庄子里的事情都说的明白清晰。
府里除了有燕王府的人时不时来膈应人,其他的倒是没什么。
二房三房经常过来照看,二婶三婶也几乎每天都来照看老夫人,家中事情也没多少要操心的。
就是二房的二哥本来要说亲事,结果因为发了水灾,各个府里都顾不上,就只能把这件事先搁在一边。
二婶性子柔,平时也不说,只能暗自着急,暗暗的相看着。
姜婴宁想着二哥身体不算好,性格比较和煦,上一世的亲事就不算好,这一世可要好好相看才是。
接着,常嬷嬷又说起了庄子上的事。
庄子上受了灾,但是损失不大,现在水退了,庄户们都下山来开始清理地里的淤泥。
他们这里不是河流上游,受灾不算很严重,上游那边雨水更多,受灾更重。
据说有些河边的村子都被淤泥填埋上,连村里的大树都看不到了。
“虽然村子被埋了,地里也都是淤泥,但是据老农们说,这些淤泥也都是好东西,来年种庄稼肥力也足,而且,在发水之前就一直有人在百姓间散播流言,说是要发大水了,鼓动着众人去避难,因为说得多了,信的人也多,很多人因此得救。”
常嬷嬷还感慨道:“也不知道是哪个散播的流言,救了这么多人的命,可算是活菩萨了。”
姜婴宁面不改色说道:“是啊。”
常嬷嬷又说道:“不过,很多人都说,这人一开始只是想建立邪教蛊惑人心,结果没想到水灾真的发生了,很多人都信服了这些,却也没人出来组织什么邪教,倒让大家觉得或许是有神仙降世专门来救人的。”
姜婴宁有点心虚,没敢接话。
万一被人知道这些流言是她找人散播出去的,恐怕会把她绑在树上烧死,哪儿还会把她当神仙供起来?
她打了个呵欠,表示有些累了。
常嬷嬷就赶紧让大家都出去,让她先休息一会。
她临睡前还嘱咐人去找马季还有李铁头和全福等人来,她要问问庄子上跟铺子上的事,还让他们记得带着账本。
常嬷嬷说着好,帮她铺好了床,又点了安神香,在旁边守着她。
姜婴宁确实累坏了,没一会就沉沉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