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结发(1 / 2)

长安浮沉录 铜豌豆 1013 字 2020-09-11

婚礼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亲迎。

新郎亲迎,要御车至女家,拜会岳父母以及诸亲,不过女家的门可不是那么好叫开的。

此时,柳青萍已经穿上吉服,手里捧着扎了彩带的大雁。几位赞引各自捧着六礼,围绕着新妇子。新妇子是个极端庄娴静的女人,说起话来也慢声细语,是典型的世家贵女。

这些日子,在杨府,下人们的闲言碎语也听了一耳朵。杨铉的父亲,是个颇为风流的人,娶了太原王氏为嫡妻。不过,通房丫头和妾室却不少。王氏生了长子杨铉和长女杨采瑶之后,就再无所出。不知是不是心灰意冷,这位侯夫人整日里吃斋念佛,对于丈夫的房里事,一概不闻不问。连长子,都送往老夫人跟前管教,只留了长女杨采瑶承欢膝下。

当家夫人不理事,底下兴风作浪的手段可少不了。据杨家的老仆说,早年间家里莺莺燕燕多,后来经闹出人命来。杨铉还因为这事与父亲吵过架,成年后就开府出去单过。老夫人一气之下,将府里没有生养的妾室都发卖了出去,这才有几年清净。

柳青萍打量了一眼新妇子,见她气质娴雅,有那么一个瞬间,她是有些羡慕这些世家贵女的。她们养尊处优,不用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也不用担心性命堪忧,朝不保夕。

不过,如侯夫人王氏或者如广乐公主,真的就快乐吗。柳青萍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她竟一时痴了羡慕起旁人来,忘了众生皆苦的道理。

此时,宅子大门外渐渐热闹起来起来,看来是崔家的人到了。

媳妇可不是那么好娶得,夫家的人来到岳家门前,要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

崔家看来很是重视这门亲事,来了百八十口子人,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堂中大伙听了,都掩着嘴角笑起来,新妇子举着纨扇,将头垂得更低以示羞涩。

一时间,满屋子金银珠翠琳琅作响,有前来“亲送”的妇人性子朗利,出声调笑:“瞧这山呼海啸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抢亲的呢。”

此言一出,满屋老少言笑晏晏。

红烛、灯树、花车、红毯……喜悦好像蔓延进每个人的心里,柳青萍也弯起唇角,笑得春花灿烂。

待门外喊了一阵子,杨家的老少爷们出来,站在门内手里拿着竹杖,不知谁喊了一句“催妆诗念来。”

门外崔缇清润的声音响起:“长安杨女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此时,大门终于打开。不过这还不算完,杨家的男人们,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除非留下买路财,此谓之“障车”。

好一通吆喝忙活,在柳青萍站得脚都有些酸了的时候,新娘子这才一步三回头,与自己的父母兄弟作别,乘上花车,跟着夫家一路到了宣阳坊。

此时日头还未西沉,天边的云霞仿佛也沾了喜气,挂起了彩色的霞帔。

扶着新妇子跨过了门槛,柳青萍余光瞥见,崔缇回了几次头望向门口。她知道,崔缇是在等他的叔父。那位远贬他乡十余年,也不远万里赶回来参加侄子的婚礼的学士。

崔缇这么热衷于刑狱,恐怕离不开这位叔父的熏陶。如今,眼看吉时要到了,这位叔父到底赶不回来受他这一拜,崔缇怕是要心中遗憾吧。

时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如果是在秋冬婚嫁,新妇子是不能立即见公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