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陋巷(1 / 2)

长安浮沉录 铜豌豆 1348 字 2020-09-11

时值蒲月,还未入伏,日头将将升起了几刻的功夫,却已是酷暑难当,风里都裹了热。

一抱琴的青衣小婢亦步亦趋地跟在一位盛装女子的身后,气息微喘:“娘子落了东西,叫婢子回去取便是了,何苦亲自折回来。”

那女子没有应答,径自走到一处院落门前停下。这院落是木篱茅屋围成的三合院,布局颇为局促,再往东几射之地就是贱民住的棚区,里面多是些逃籍的佃户和肄业的游民。

此处地势低洼,坊中的下水多堵塞在不远的沟渠里。在这一片腌臜逼仄的处境里,这位盛装女子显得不合时宜。她云鬓翠环,施朱粉,衣绮罗,观其相貌,竟是容光焕目、姝丽无双。

此时,她望着门扉眸光不定,似是犹豫不决。

那青衣小婢看了眼日头的位置,急了:“娘子,要取什么紧早吧。乘云馆里辰初刻就要考校了,误了时辰可是要挨鞭笞的。”

被小婢一唤,那女子回过神来,仿佛决定什么了似的,眸光初定:“翠娘,你且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说罢转身朝屋舍走去。

这位盛装女子名为柳青萍,家住长安万年县平康坊北门之东,时人多称此处为外教坊。别看这外教坊只占平康坊一隅,却是全长安最韵致的销金窟所在。

圣人颇好宴饮舞乐,更在大明宫内新置了云韶府,承应宫廷乐舞。而云韶府分别在宫内和民间置了教坊。位于大明宫的教坊被称作内教坊,专职教授宫人歌舞游艺,而外教坊正是平康坊外教坊这处了,专门从民间拔擢优等伶人。

如此,上行下效,时人多好奢靡馥丽之风,以游宴玩乐为雅事。外教坊内馆阁林立,善谈雅言能为席纠的教坊娘子皆被尊称为掌乐,风流雅士更是以自己诗文能得伶人传唱为幸。是以,平康坊外教坊有头有脸的小娘往来的皆是衣冠勋贵。平日里的吃穿用度怕是比许多官家女儿还讲究。

不过人分三六九等,外教坊馆阁也有高下优劣。外教坊中南曲、中曲皆是上等,歌舞管弦、书画游艺各有所长,常往来于世家勋贵。如柳青萍所处的循墙一曲,则是下等歌伎聚居处,还有些做皮肉生意的暗门子。

柳青萍利落地打开门扉,就在方才,她心里有了一个想头,她要做平康坊内声价最高的掌乐娘子。她边这样想着,心下稍定,举步朝门内走去。

甫一进院,就听见女人悬若游丝的吟哦声,一浪高一浪低,似喜悦又似哭泣。

及至门前,还能听到男子的低吼,间或蹦出几句不标准的唐话,更多的是柳青萍听不懂的胡语。

柳青萍摸向门销的手一顿,鬼使神差地走到窗根,舔破窗纸。屋内景象一览无遗。

柳青萍只见那胡人男子身形硕大如塔,将娇小的女人遮住。

即便这样,柳青萍还是知晓这个女人就是她的母亲——柳三娘。柳三娘原本也是做过那南中二曲第一得意的娘子的,可惜所托非人,如今没落了,成了红尘中最下等的卖笑女。

柳青萍推开房门的时候,那胡人正水牛似的喘气。

柳三娘没料到柳青萍去而复返,唬了一跳。推了胡人一把。饶是久经风月,柳三娘也臊得老脸通红,磕磕绊绊道:“囡囡啊,这个时辰,不是要去乘云馆学艺了吗,怎的又折回来了。”

柳青萍假装没注意到柳三娘的不自在,摇摇头并不答腔。

倒是那胡人瞧见她容光颇盛,深凹的眼睛里满是兴味。他走过去,捋了两把络腮胡,用极不标准的唐话问道:“小娘子,多少钱?”

柳青萍也不恼怒,只佯作高傲地抬了抬下巴,用一口流利的粟特语回答道:“我住南曲的,不卖。”

那胡人似乎很是可惜地嘟囔了几句,就穿了衣裳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