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不要以主观臆断歪曲历史(2 / 2)

为这,初时还他招了几个年轻男学生的白眼,好在有人认出了穆朝阳热情的叫了‘学长’。穆朝阳也笑着跟认出他的人打招呼,并表明他们是受了‘陶教授的邀请’。众人这才勉强给他们让出了一条能挤过去的‘小路’,两人顺利到了陶教授这边。

陶教授时不时就抬头看看门的方向,刚好看见穆朝阳拉着陈曦挤过来,忙对他们招了招手:“过来过来,这边给你俩留了位置。”

两人顶着周围一堆人羡慕的目光,压力山大的坐到了指定位置。

陶教授压低声音跟两人介绍:“看见前排右边那个金发大鼻子的老外没,他是麦尔坎那边搞重型机械研究方向的专家叫戴维斯。一会儿的第一堂公开课就由他来讲。”

说着陶教授又用下颌悄悄点了另一个方向:“那边有些秃顶的矮个子男人叫吉冈小太郎,是岛国备受追捧的机械天才。从二十五岁到现在,已经改良了十种以上的电器产品,第二堂公开课就由他来讲。”

穆朝阳笑着安慰陶教授:“这么说您是压轴的了。”

陶教授只能轻叹一声:“我啊,比人家差多了。只是我担心排在最后面,我讲的还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到时候大家可能都不爱听。”

陈曦忙开口道:“您可别自贬了,之前我就听朝阳说过,您在华清特别有名,上课又风趣幽默,不少学生都慕名而来就为了听一堂您的课。”

陶教授被陈曦逗笑:“让你说的我到没那么紧张了。”

老头也是让如今这氛围弄的,生怕自己讲的不好在外国人面前丢脸,那可就给国家抹黑了。

戴维斯的课将全程使用英语,他自己带了翻译还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助教。戴维斯在前面跟大家简单做着教学介绍的时候,助教已经飞快的在黑板上画了些卡通版的大型机械图形,看的一众学生新奇不已。

不得不说戴维斯的翻译很厉害,他许多平平无奇的句子,经过翻译的嘴说出来都能让学生们倍觉有趣。

戴维斯事先说了,他不反对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质疑,不过他希望这些勇于发言的学生都能使用英文,这样才能更方便他们交流。

陈曦撇撇嘴,心说那你还带什么翻译!

可惜这时候大学生的口语远没有后世那么流利,几个勇敢站出来的学生因为一些生僻的专业词汇,都被戴维斯避重就轻的解决掉了。

自那之后,就再没人站起来发言,戴维斯脸上的笑容多少带着一种轻视感。因此即使他的翻译很努力让每个句子都生动起来,可听讲的学生们脸上的表情都没再放松过。

戴维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也会讲些古代的大型器械作为引导。

就在戴维斯一番流畅的英语说词,翻译还来不及解释的时候,坐在前排的陈曦站了起来,用同样流畅的英文回应道:“我不同意您对投石器的说法,迄今为止根本没有文献能证明,是古代赫梯人发明了投石车、投石机!而在我们国家四千两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投石机的出现了。”

说完陈曦看向戴维斯的翻译,他只能诚实的将戴维斯的话和陈曦的话同时翻译了出来。

等他翻译完,陈曦继续用英文说道:“投石机的原型,或者说前身,是古人们用来捕猎的投石器。

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专门用于捕猎的投石器,其形制多种多样;同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打磨得很光滑的石球,很明显是与投石器配套使用的。

这说明,早在远古,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投掷石块了。

但是投石机的具体发明过程与时间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投石机的出现应该是在兼并战争频繁,攻守技术大发展的春秋战国时代。

《墨子?备城门》中列举了十几种攻城与守城之法,其中提到了‘藉车’,应该就是投投石机。

《孙膑兵法?陈忌问垒》中又提到了‘投机’,这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然而关于投石机最可靠而明确的记载是在汉朝。《汉书?甘延寿传》载:‘《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使用投石机的年代远远早于您所讲述的。所以还请您不要以主观臆断歪曲历史实情!”

戴维斯气的捏在手里的粉笔都被掰成了三段,他那位自备的翻译官微张着嘴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他是在来内地之前跟戴维斯仔细沟通过,因此才能非常流畅有趣的翻译他的课。

但是陈曦说的那些句子、书籍他大体上能理解,但是想准确的翻译……很有难度。

陈曦看出他的为难,对坐在一旁的穆朝阳轻轻挑眉,穆朝阳明白她这是要‘有福同享’,于是只能站起来将陈曦的话准确翻译给众人。

学生们正被戴维斯那种鄙视眼神搞的火大,可惜人家讲的都是‘高深’专业知识,他们想反驳也没那本事。没想到陈曦和穆朝阳竟然能抓住戴维斯其它语句的漏洞予以反击,当即就是一片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