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说谎(2 / 2)

刚刚穆朝阳已经向那几个相熟的学生问过了,他们都是昨晚接到导师电话,起了个大早跟过来的,也不知道这具体是台什么机器。

不过穆朝阳了解陈曦,知道陈曦肯定认识这台机器,所以他就想先打听一下。

陈曦低声回道:“学名叫——圆柱臂型多头绣花机,算是早期的一款电脑刺绣机器。这会儿绣花机电脑和绣花机机体的供电系统还没有分离,稳定性和便捷度都不行。

不过也要看跟什么样的机器比,比现在咱们国家用的那些没有电脑刺绣的机器就非常、非常先进了,毕竟这机器还是八三年左右开发的。”

穆朝阳闻言惊讶道:“八三年开发的机器……难怪林三叔会这么宝贝。”

在这个年代国外对国内的技术封锁非常严重,不少国内企业费尽力气、花大价钱搞到的机器,其实都是人家五六十年代淘汰下来的产品。

对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这些淘汰下来的产品几乎等同是‘垃圾’。

即便如此,这些机器在国内仍然是好东西,因为就算是淘汰的产品,在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也很难购买到。发达国家怕咱们从购买的机器中有所收获,打破他们的技术垄断,往往还会对进口的机械诸多要求,甚至不允许拆机,只能用他们指定的维修技师进行维修。

林三叔能在八六年就弄到八三年的新机器,其中的艰难、险阻肯定少不了,连陈曦都不得不佩服他的人脉和能力。

几个相熟的学生站的比较近,听到穆朝阳说那是八三年开发的机器都惊讶的凑了过来。显然他们也清楚,搞到八三年开发的机器有多难。

穆朝阳抱歉的看了陈曦一眼,他也没想到围着机器研究的林三叔几人突然不说话了;加上近几年国外新研发的新设备实在太难弄到,一时间惊讶声音就略大了些。

一个男同学小声问穆朝阳:“穆学长,您怎么知道是八三年的机器,难不成您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穆朝阳轻咳了几声,脑子里则飞快想好说词。只是不待他开口,一旁的陈曦已经代为答复。

“如果没猜错的话……那这台机器应该叫做圆柱臂型多头绣花机。

之前报纸上转载过同款机器的报道,就是照片登的小了些。不过大体的机器轮廓还能看出来,加上林叔又是搞服装加工的,所以我们才有了猜测。”

陈曦记得八三年还是八四年的时候,国内报纸就转载过关于这台圆柱臂型多头绣花机的报道。可惜照片篇幅很小又不够清晰,仅能勉强看出机器的大致轮廓。

这绝对不是国内转载人员不尽心,而是国外的机器生产企业当时为了技术类保密等等原因,刊登照片时故意弄的又小又模糊。

陈曦的话让听到的学生齐齐挠头,都在拼命回想自己到底见没见过那篇报道。

他们华清学机械的自发组织了个社团性质的团体,定期收集发现的各种机械类信息。然后归类汇总成册,放在图书馆里以便大家共享。

想着想着一个男同学就惊喜道:“对对对,是有这么篇报道,之前有人翻阅的时候还抱怨说照片登的太小了,只能勉强看出个大概形状,具体的根本看不清楚……”

立刻就有胆大的学生去陶教授那边求证,陶教授惊喜道:“呦,行啊,我们这边还什么信息都没透漏呢,你们就猜出来了。说说看,是怎么猜出来的?”

那学生很不好意思,忙解释道:“陶教授,是穆学长他们看出来的。陈曦说之前报纸上转载了有关这台机器的报道,有同学回忆起来说那照片太小看不清楚,我就过来跟您求证下,看看这台机器到底是不是那个‘圆柱臂型多头绣花机’。”

陶教授很惊喜,他都是在收到林准的消息后才有目的的去翻了那篇报道。照片的确比较模糊,而能凭借模糊轮廓以及林准的经营方向,就猜出这台机器的名称、用途,那眼力绝对不一般了。

老人笑着又开始‘拉拢’陈曦:“丫头,我看你在机械方面挺有眼力啊,明年就报考我们系吧。有我在,别人也欺负不着你。”

陈曦觉得老头挺有意思,笑着点头:“好的陶教授,我会认真考虑。”

这会儿华清还没有机械工程学院,陶教授的那句‘考我们系’,就相当于‘考我们学院’。

如果没有出现偏差,华清的机械工程学院将在十年后由机械工程、精密仪器与机械学、汽车工程三个系合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