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栋扫了眼闺女,有点儿没面子的摸摸鼻子;赵喜仁则无奈苦笑了下。
陈老爷子磕了磕抽完的烟袋杆:“出去瞧瞧吧,别让他们把家底儿都折腾进去。”
两人闻言忙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出了院子。
陈老爷子也跟着起身,对陈曦道:“走,跟爷爷回咱家院儿里转转,我有点儿想老房子了。”
陈曦看出老爷子这是有话想跟她单独说,便和赵家婶子他们打了招呼,扶着老爷子往自家院子那边走。
眼看周围没什么人了,陈老爷子放缓脚步说道:“之前我听你的意思,说是不想扩大规模再往县服装厂招人。还说县里交通不便,布料拉过来做成床上用品再拉出去,就算暂时用百货商店的车,可来来回回也费时费力。
可刚才在你赵叔家里,又突然就说要扩大生产,不止进机器设备,还让你赵叔他们在村里招人。
爷爷知道你这是好心想帮忙,可你也得量力而行啊。你以为就只是多几张嘴养活,你手里紧巴一些就够了?
不说一台机器就要几百块,就是这些人一个月下来,按你们那边给的工资看,少说也得四五千。你管了这是十个闺女,其余的人找你你又管不管?
你管的了一个月两个月,十家八家,久了呢?一抖手的工资那就是几万几万的出啊!”
说着陈老爷子拍了拍陈曦瘦弱的肩膀:“爷爷不是心疼钱,我们这一辈人啥苦没吃过。还不至于过几天好日子,爷爷就变成财迷、官儿迷了。
爷爷是心疼你呀!当初县服装厂都啥样了,别人只看到你让它火起来了,又哪儿看得到你付出的辛劳。爷爷是怕你被他们夸着夸着就啥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村里的你要帮,县里的你要帮,市里的你还要帮。老话说的好: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陈曦听的眼圈儿发红,她能感觉到陈老爷子按在她肩膀上的手都在微微的发抖。
轻轻吸了吸鼻子,陈曦眨回眼泪,亲昵的搂着陈老爷子撒娇道:“爷爷您就放心吧,我不会累着自己的。”
陈曦让赵喜仁夫妻子俩帮忙招人,也有她的考量。
村里想参与临河洼地养殖的人家,多数经济条件都是村里倒数。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几个手巧的女孩子偏巧家里条件都非常贫困。
这时候的农村多数人家都比较重男轻女,家里条件好些的可能还不明显,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子遭遇越可怜。
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她们要起早贪黑操劳,稍好些的吃穿都得让给兄弟。等到了适婚年纪,家里为了凑给兄弟娶妻的钱,她们的幸福就会被漠视、牺牲。
有良心的父母会考虑下男方情况,斟酌着嫁女。那些只图钱的父母简直就是在卖闺女!价高者得,完全不看男方好坏,反正在他们的观念里嫁出去的女儿那就是泼出去的水。
多数聘礼价钱高的男人,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前他们村就有户人家,只看男方聘礼给的高,就把个不到二十的闺女嫁了个四十来岁的鳏夫。
对方虽说是个杀猪的手头宽裕不缺吃喝,却有酗酒打人的毛病。没两年,那闺女就受不了毒打跳河自尽了。后世这种案子也不少,多数很难追男方什么责任,就更别说这会儿的农村了。
陈曦就是想到了这点,不愿看到那些女孩子被婚姻搓摩掉,所以才寻了个借口让赵喜仁夫妻帮忙招人。
赵家夫妻心善,不用她明说也能知道人该怎么招。
陈曦没想当烂好人,她是打算弄刺绣的机器来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出货速度,可也没想过放弃手工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虽说刺绣的四大门类都属于南方,但没人规定东北人就不能做手工刺绣。
这会儿是改开初期,不少人都想着该如何引进外资,争取投资、给外国企业开绿灯;陈曦却在想着如何能从富裕的外国人那里赚钱,让他们自愿掏腰包。
对于外国人来说,手工刺绣的华国产品是个不错的吸引。陈曦决定要做些既符合外国人审美,又带有华国特色的刺绣,来丰富她床上用品的种类。
从桃花湾预招的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就是她准备培养的第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