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和他们说的那些人,之所以到了后面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并不是因为真的赞同他的那些诡辩和胡搅蛮缠,也并不是因为真的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更并不是因为被他的气质所震慑住了,所以感到害怕。
有的时候只是觉得无聊了而已,不愿意和这些人多费口舌,和他讲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反正他也不愿意听,也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这些人的想法都是完全一致的,他觉得只要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那就是故意针对自己,就是故意要害自己,从来也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想一想他的那些言行举止究竟有多么的可笑。
蒋丛说以前觉得这些人无法理解,是不是这些人的父母亲从来没有教过他们,但是在镇子的集市上卖东西的这段时间,他看过无数次生性温柔的母亲,被他们的儿子压的死死的,就说你一句教导他的话,反而能被他那怼天怼地,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唯我独尊,不尊敬长辈的儿子骂的狗血淋头。
后来就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可能并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有些人可能本性就非常顽劣自缚,他的父母亲不是没有试图教过他,是试图教过,但是教不好。
这些可能就属于原生性的问题,可能后天性的耐心教导和淳淳善诱,也许能够改变这些人性格之中的劣势,但是蒋丛说是很不耐烦和这种人打交道的。
无论这种人是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还是小的小孩,他都觉得和这种人多说一句话都是浪费自己的口舌。
也许有的先生却是大公无私,能够觉得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在他的面前一世同仁,无论是性格温柔的,愿意听讲的孩子,还是那些性格顽劣,就喜欢调皮捣蛋,一心狂妄自负的孩子,这些对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来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都是一样教导的。
但是蒋丛说既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教书先生,也不会成为什么桃李满天下的良师益友,他根本不在意,也不会去管这些人的死活。
这种人在蒋丛说眼里就是最浪费口舌的那一种,他也没必要负责这些孩子的人生,更不会对他们以后会长成一个什么样而感到期待或者是讨厌。
蒋丛说觉得没意义,他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有那时间多做几个能够赚钱的木偶,琢磨琢磨什么样的图纸的新鲜会使人喜欢,和那些聪明听话的孩子们说说话,开导开导他们,也能够教育一些自己学到的经验给他们,这样的日常就已经算是很好了,干嘛还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被那些天性本来就是坏的孩子们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也不一定是说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教好他们,可能他们平生就生性顽劣,而且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很无聊很无聊的,他可能确实没有什么主动作恶的心思,可是他做出来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故意的伤害别人,只要造成的伤害是真实的,他的那些没有家教的脏话从他的嘴里吐出来,蒋丛说就不愿意再和这样的人多加交流。
一来这些小孩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些人以后会成长成什么样子,也跟他没有分毫关系,二来他有那时间干点什么别的有意义的事情不好,干嘛要替别人管他们家的没用的孩子?
蒋丛说就这样,每天做做木偶,在镇子上面和自己看得上眼的小孩子们说说话,教给他们一些道理,赚点钱,回家了之后准备一下自己想要和李春秀求婚的时候要用到的东西,时间就过得非常充实而飞快。
李家的二位老人一开始还很好奇,怎么蒋丛说迟迟没有提到要成婚的事情,一开始还可能会有些焦急好奇,想问问他,但到后面好像发现了一些什么蛛丝马迹的时候,反而觉得这小子的性格非常的沉稳。
这小子确实是把他们的宝贝女儿放在心上,从来没有想过亏待她,或者给她委屈受。
他是在真心实意的想要好好准备一个盛大的求婚,是真心诚意的想要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
这是他们第一次对成婚生出这么大的期待,也是第一次把自己身边最重要的女儿交给别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一次的选择也不会让他们后悔。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没有让他们后悔了。
在距离蒋丛说来到这个小山村刚好满一年的时候,发生了两件大喜事。
一件大喜事就是,他们头上的顶头老东家,也是那位秦家老爷,终于看到了当年那一封寄出去的书信,果然很痛快的表示同意了蒋丛说的说话,只要蒋丛说能够认真上进赚钱,攒够二十俩银子就能够为他们全家人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