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底,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率领中央军和各地军阀部队一百多万人,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各地的红军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围剿”,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围剿”。
这一世,日军没有占领东北,没有进攻上海,更没有开始向华北进军,中国在国际上的形势比较乐观,国内的矛盾也比较很缓和,社会上没有多少对老蒋不利的舆论。因此,老蒋的力量比那一世更强大,更集中,对这次围剿消灭红军更加信心百倍。
沈阳,中国人民军大本营,总司令部作战室里,聚集了中国人民军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包括国强、陈一秀、杨宇庭、林一凡、黄显声、杨烈鹏、高志航、徐飞虎、李延生以及驻沈阳一带的师以上军官十几人。
副总参谋长黄小琳正拿着一支长长的指挥杆,指着墙上的南方巨幅地图,在详细地介绍国共双双战事的进展情况。地图上,画着红蓝两种箭头,从整体上看,蓝色箭头又大又多又长,对红色箭头呈包围之势。黄小琳娓娓道来,慢条斯理地介绍着:
“总司令,诸位将军,在这一次围剿中,蒋委员长已经下了最大的血本,除了把他的绝大多数嫡系部队投进去之外,还动用了五个飞行团,上百辆坦克……”
“在国军的进攻中,直接向江西中共中央根据地进攻的部队就有五十多万人,从四个方向分四路发起了进攻: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率领33个师又3个旅,由北向南,构筑碉堡封锁线,实施对中共中央苏区的主攻;南路军总司令广东军阀陈济棠,指挥11个师又1个旅,阻止红军向广东逃窜;西路军总司令何键率领9个师又3个旅,阻止红军向西逃窜;东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6个师又2个旅,阻止红军向东逃窜。数十万国军,把中央红军压缩在江西中部,很有一举歼灭的趋向……”
“这一次围剿,蒋委员长命令部队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堡垒战术,向中共中央根据地步步紧逼,已经从四面八方形成了庞大的包围圈,一步步地压缩。很多高参认为,只要断绝红军苏区的物资来源,这一次就能一举消灭十多万人的中央红军!”
人民军陆军总司令林一凡少将发问道:“黄副参谋长,国军方面您介绍得差不多了,麻烦你说一下中共方面的情况吧!”高级军官,不仅要有带兵的本领,更要有高超的战略战术修养。在这些实战观摩中,培养和训练他们,才能使这些军官快速地成长起来。
“好的,下面马上就要说到了!”黄小琳向他笑了笑,继续讲解道,“现在,全国红军根据地有十几块,大都各不相连,红军总共有三十万人上下。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江西的中央红军,人数在十万人上下。”
“哦……他们发展得真够快的!”陈一秀轻叹了一声。
“哈哈哈……”林一凡笑了,“陈主任,据我所知,红军是从1927年开始诞生的吧,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六年多才发展到三十万人,很多部队还使用着大刀长矛,用枪的经常是两个人一杆枪。能有多大的实力?我们人民军呢?最早从1928年济南事变开始,到现在五年了,五年以来,我们已经发展了四十多万正规军、五十多万的预备役部队,而且人手一杆枪,弹药充足,训练有素……您说是红军发展得快,还是我们人民军发展得快?”
“这还用说吗,明摆着的!”徐飞虎笑着道。
“这个……不能相提并论!”陈一秀叹道,“红军从一诞生开始,就跟国军势同水火,遭到了国军的一次又一次的剿杀;人民军呢,虽然一直都在跟日本军队战斗,即使经历了多次凶险,但都在总司令的带领下,化险为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在与国民政府和国军的关系上,人民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尤其是还得到了蒋委员长的大力支持,生存环境比红军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杨宇霆摇了摇手,反驳道:“陈主任,错了,你说错了!”
“错了?”陈一秀惊道,“我哪里说错了?请杨兄多多指教!”
杨宇霆说:“人民军发展迅速,根本的原因不是国军和蒋委员长的支持,而是有我们总司令!没有总司令,就没有人民军;没有总司令,就没有人民军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好家伙,老杨这是要搞迷信吗?把国强神话,搞盲目崇拜?这可使不得。
徐飞虎道:“杨总参谋长说的对!说什么人民军得到了国军和蒋委员长的大力支持,才不是呢!不是有好几次,我们都差点被老蒋吞并了吗?如果没有总司令,我们在座的,不是都差点被陈诚、戴笠砍了脑袋吗?”
“是啊!”林一凡说,“老蒋表面上对我人民军尊敬又加,那是因为我们有利用的价值,一旦寻找到机会,他随时会张开嘴巴,一口把我们吃掉……现在,我们壮大了,也不能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