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率领着八个师十万多中央军南下“剿共”去了,张学良少帅在北平就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兼北平行营主任。
这几天,蒋总司令一天几次急电,催促国强尽快率领独立一师南下,参加第三次“剿共”作战,都被国强以“东北边疆形势严峻”为由推托掉了……
南昌,“剿共”前敌总指挥部。
“娘希匹!”蒋总司令一看完电文,便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这个小兔崽子想翻天了!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服从我的命令!”
侍卫长兼司令部高级参议王世和少将走过来,低声说:“总司令,二公子年轻气盛,爱国心切,可以理解嘛!”
“哼……他这种抗命的习惯不能惯起来!”蒋总司令说,“‘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我中华民国既定的国策,怎么能因为他而轻易改变?一旦在东北与日本人打起来,我们哪还有精力再来‘剿共’?到时候,让共产党乘机死灰复燃、发展壮大起来,中国就有可能变色,中华民国就有可能灭亡!共产党的红色恐怖是非常可怕的……”
“总司令说的是!”王世和说,“不过,如果您在南方全力‘剿共’,二公子坐镇东北,提防苏俄、小日本,牵制张学良,也不失为一个妙计!这是您曾经确定的一个计策啊……”
“不错!我考虑过了……”蒋总司令点了点头,“日本人所谋,不过是满蒙利益。在我看来,满蒙地区在张学良手里和在日本人的手里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日本人真的要采取行动,张学良躲得远远的,这个傻小子却一个劲地往前冲,替张学良去打仗,那不成了冤大头了吗?损失的可是我中央军的国防力量啊!”
王世和笑着说:“总司令,据戴笠报告,独立一师在击溃石友三的时候,又整编了十五个团,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多人!这些天来,您天天忙着‘剿共’的事,我还没来得及向您报告呢!”
“嗯……不错!这小子确实有几分能耐!”蒋总司令平静下来,看上去波澜不惊,“不过,他的兵力不管有多少,都是我中央军的国防力量,绝不能让他与日本人死打硬拼!”
“总司令多虑了!纵观二公子指挥的历场战斗,哪有与日本人死打硬拼的例子?据说,二公子是一个爱兵如子的模范将领,就连戴笠回来之后,也连连赞不绝口……”
老蒋“扑哧”一声笑了:“爱兵如子?就富民那么点年龄,一个娃娃将军,你竟然用这样的词语,不是有点太滑稽了吗?”老蒋这一笑,气氛立刻缓和下来。
“这是总司令言传身教的结果嘛!”王世和笑得更浓了,“总司令,既然二公子不愿意南下,我认为,不妨就让他留在东北,一来牵制张学良,不让他独自一人在北方做大,威胁中央;二来如果真如二公子所言,小日本敢向我满蒙地区发动进攻,有二公子在东北,也可以对他们加以遏制,以免扩大战争规模……”
“世和呐,你说的我何尝不明白!”蒋总司令说,“我是担心富民的安全啊!老大建丰那小子多年来杳无音讯,好不容易搞了一个我非常欣赏的老二,他可不能出半点差错……说实话,富民这小子我是越来越喜欢了,就是用十个师我也不交换!我是怕他独自一人留在东北,吃了张学良的亏,吃了日本人的亏呐……”
“总司令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王世和说,“不过,就二公子的聪明才智,我敢说,张学良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如果张学良一任二公子留在东北,我想,用不了多少年,这东北军的大权说不定就会易主……”
“哦?此话怎讲?”老蒋一愣,显然他没有想到。
“据确切消息,前几天,二公子与张学良打了一个赌……”王世和如此如此向蒋介石诉说了一遍……
“看来,富民已经认定了日本人会在东北挑起事端了!”蒋总司令点了点头,“这小子的担忧确实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啊……”
“是的,总司令!”王世和说,“纵观全军,能有二公子这样眼光的年轻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嗯……这些消息,你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
“是戴笠提供的!”王世和说,“他虽然来到总司令部工作了,但他已经在二公子的身边发展了几名特工,随时向他报告二公子的一举一动,当然,这些特工队二公子也是非常忠诚的,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二公子的人身安全……”
“不错,不错!戴笠这小子在训练特工方面很有天赋嘛!”
“是啊!”王世和笑着说,“总司令,我有一个想法,您看能不能让戴笠成立一个机构,专门为我们培养特工人员……”
“好!你就让他放手大胆地做吧!”蒋总司令说,“告诉他,我需要全国各地各个方面的情报,让他多多地培养人才,需要多少钱、多少武器,我都能满足他!”
“是!”此后不久,戴笠就担任了中华民国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并由他引头,成里了力行社、蓝衣社、中华复兴社,中国的“盖世太保”开始崭露头角……
王世和问:“总司令,我怎么给二公子回话?”
蒋总司令皱着眉头沉思着说:“一方面要严厉批评,批评他不该擅自行动、无法无天;另一方面要暗中支持,支持他带领部队,占领沈阳……不过,还要告诉他,对日俄的侵略,我们还是主张‘绝对不抵抗’政策,以免事态扩大,不好收拾!”
“是!”
“世和啊,你刚才说独立一师已经有八万多人了?”
“是的!”
“人多,摊子大,吃喝用度可就不少了!好吧,传我命令,每个月从财政上给独立一师拨四十万元大洋,武器弹药也要优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