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震乾见状,赶紧侧出一大步横在冯应虎身前:“贤侄且慢动手!”
赵大人也一把拉住殷正轩说道:“无妨,自己人!”
殷正轩与冯应虎同时愣住。晏震乾哈哈大笑道:“世侄,你怎不想想,既能来与赵大人相会,哪会是魔教奸人?这殷兄弟早就是同道中人了,往后冯家要报仇雪恨,只怕还少不得殷兄弟相助呢!”
殷正轩与冯应虎依然望着对方不动,赵大人也微微一笑,对殷正轩说道:“今非昔比,冯家与白莲魔教早已势同水火,殷头领不必回避,冯家二掌柜也是为剿匪之事而来,大家正好一起商量大事!”
两人这才相互见礼落座。
当下几个人如此这般商议良久,布置出了一套营盘岭破营之策,在此暂且不说。
官店口地处高山,素有鄂西屋脊之称,这个冬天又特别寒冷,盈尺积雪一盖就是两个月,中途虽有几日天晴,地上也只稍有些融化,北风一起,不是雪上添雪,就是雪上加霜。
张大贵一共派出了六七拨探路兄弟,不是没有走出官兵乡勇封锁,就是绝壁深渊挡道,陆续返回营盘岭,有两拨不知是困在丛山峻岭之中,还是被官府捉了去,或是趁机逃离了队伍,就此杳无音讯。只有王小四那一拨走到了金果坪,终于在腊月二十几返回营盘岭,将沿途路经探寻清楚,还绘成了草图。覃佳耀大喜,安心等待大雪稍融,便率大军秘密东去,跳出官军包围。
大雪覆盖中,无事不必细说,转眼到了次年正月十五。虽然是在战乱中,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乡民们依旧把桐油灯换上粗壮灯芯,稍有家境的还在门前挂上皮纸灯笼,家境太差的也点燃几个油亮子疙瘩应节气,有几家胆大或实在无处可去的人家,已在街市废墟上用焦木残瓦搭起棚子生活。
天空雾蒙蒙的,时不时飘落一阵雪花,但毕竟是十五月圆,地上物事依然依稀可见,夜路行走,无需借助火把灯笼。从营盘岭四周看下去,火光灯光星星点点,偶尔响起几挂鞭炮,无不显示着今儿还在过节。
赶毛狗,是正月十五的一项重要风俗。毛狗,是山里人对狐狸的称呼,也有人说是对狼之类野兽的别称,赶走毛狗,是期盼六畜兴旺之意。
相传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玉皇大帝多喝了几杯,立在南天门口看下界,见山旮旯里的吊脚楼、茅草屋东一处西一处,有碍观瞻,便令火神下凡烧掉,火神知道那是玉皇大帝酒后之言,一旦烧了乡民何处居住?但圣旨不可违,便将林边田头看护庄稼的草棚一齐点燃交差。但那草棚也是乡民看护庄稼守护牲畜之所,搭建亦是不易,凡界百姓就每年另外胡乱搭几个草棚,在正月十五主动焚烧交差。风俗就此沿袭下来,名曰赶毛狗,实则祈求上天免降灾祸。
烧毛狗棚,动静越大越好,所以搭建毛狗棚时,除了
枯草树枝,更多掺杂竹子,大火中竹节爆裂,啪啪作响,孩童又在一旁雀跃呼喊:“赶毛狗,赶毛狗,赶到张家灶门口,张家大嫂打个屁,毛狗一年不成器!”李家孩童喊赶到张家,张家孩童马上回敬赶到李家,又有王家、赵家孩童一旁帮腔,三乡五里都沸腾起来。
喊着喊着就喊变了,不再是赶到张家李家,而是“赶到张某某灶门口”,那张某某定是对方孩童父亲的名字,山里孩童是忌讳同辈人直呼自己父母长辈名讳的,马上变本加厉回敬过去“……赶到李某某灶门口”,那李某某则多半是对方爷爷的名字,于是整湾整坪的孩童吵翻了天。各家长辈倒并不生气,只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热闹,图个乐子。
营盘岭上无孩童,自然不会燃烧毛狗棚。两个月来大雪封山,附近地带征粮困难,稍远处低山地区又有官军驻守,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今年与去年相比,无形中冷清了许多。但时逢元宵佳节,各个营寨也换上了大灯笼,校场与哨卡都架起大小铜盆,点燃无数油亮子疙瘩,把岭上岭下照得通明。
晌午时分,覃佳耀专门吩咐厨下多备了几个菜,摆了两桌,稍后便将营盘岭上众头领请到大寨,算是过节。
待人差不多到齐就坐,覃佳耀起身端起酒杯说道:“各位兄弟,非常时期,无法过多讲究,但能与众兄弟齐聚一堂,覃某心满意足。这一个严冬,是我佛弥勒对座下弟子的考验,我等面对官军封锁,节衣缩食度过漫漫冬日。不过,现今已到元宵,马上春暖花开,我白莲大军就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此,覃某与大家同饮一杯,共度元宵佳节,愿我白莲常开,弥勒之光早日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