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瓦岗寨总教头武魁,当初在七姊妹山占山为王,做些打家劫舍的无本生意,但针对的多是财主富豪,得来的钱粮财物,常常周济贫困乡民,故而在那一方颇有侠名。几年前,覃佳耀依照佘先义指点,与侄儿覃声鸾扮做行商,覃声柱等数名护卫扮做伙计相随,来这一带勘察地形筹建分坛,以待日后相机起事策应凤鹤山。这浩浩荡荡的商队,岂有不被武魁盯上之理,而武魁之名覃佳耀也早有耳闻,成心吸纳,双方便在七姊妹山斗智斗勇。武魁屡战屡败,覃家叔侄都网开一面,最终武魁心悦诚服,一心一意归顺到夷水堂下。
武魁占山为王时,曾有两位结拜兄弟,一个名叫董振山,一个叫做殷正轩,排位时武魁是大哥,但叫武大哥有武大郎之嫌,就只称作武二哥。董振山排行老二,便叫三哥,老幺殷正轩为三弟。
那董振山依仗自己一身功夫,为人桀骜不驯,除了在武魁面前不敢放肆,心里谁都不服,说话行事全不理会世俗规矩,江湖人称“董天神”,既比喻说话天一句地一句,又比喻办事天不怕地不怕。老幺殷正轩,不善舞刀弄枪,却自幼熟读诗书,见闻广博,又十分聪明,木匠石匠漆匠样样都会,且极工心计,善于谋划,人称“猫头鹰”。
三人一起出生入死多年,感情深厚。武魁归顺夷水堂后,成为覃声鸾经营瓦岗寨的得力助手,两位结义兄弟也一并入教,在瓦岗寨效力。董振山头脑简单,但一身功夫了得,就在寨中协助武魁训练教勇。殷正轩识文断字,善于谋划,便在寨中做了个钱粮主簿,经管钱粮账目,同时兼掌教规奖惩文案。这二人教职却并不高,习惯上一个称做董教习,一个称做殷总管。
来的这位殷总管正是武魁结义兄弟殷正轩。
听见那一声冷哼,殷正轩十分耳熟,赶紧正眼看向酒桌。这一看惊得头脑一嗡,疾步上前,口里“坛……坛……”就要单膝下跪行礼。
覃声鸾摆摆手,把眼睛两边一扫,殷正轩会意,立即双手抱拳,深深一揖,然后规规矩矩站在一旁,改口说道:“原来是覃公子到了,怎不派人知会一声,我等好下山迎接!”
白莲教夷水堂下规矩,在外人面前,教友之间见礼不过是稽首念佛号,但在教内,则是按照层级,下属需单膝跪地行参拜之礼。殷正轩心思慎密,看覃声鸾那行止,似是不愿泄露身份,赶紧作了个揖。
“那倒不必!”覃声鸾寒着脸,把手往那名教勇一指:“这位兄弟说是奉了殷总管之命办事,你且问问他是如何办事的!”
“坛主!坛主一去数月,想死武魁了!”店门外响起武魁朗朗笑声,与张罗汉几名头领,闯进店来,一齐单膝跪下:“属下参见坛主!”殷正轩见武魁已把覃声鸾身份说破,也一挥手,与原先店内几名教勇重新参拜。
店内客人、老板、伙计也都知道了眼前这后生,教众称之为坛主,乃是娃娃寨弥勒堂当家之人,也一齐躬身行礼:“拜见弥勒堂大师傅!”
原来郑大友带着护卫上山,武魁张罗汉一问才知道覃坛主已到山下,与向腊生去了别处,赶紧下山迎接。街市规模不算大,站在街口看过去一目了然,武魁见这酒馆前有教勇往里窥视,便直奔过来,果然见到覃声鸾在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