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罗广义安排的妥当,老夫人留下小儿子照顾怀孕的女儿,然后由儿媳妇绣娘陪着去了左千户所官厅,罗广义骑着一匹骡子,在前面引路。
左千户所已经破败,但这种破败指的是城墙和城门楼子这种军事建筑,当初魏王平定贵州后,这里的卫所长官也曾计划修补,但人手实在不够用,开垦农田、挖掘水渠,一直忙活着,而这段时间,贵州地方安靖,少有盗贼,所以也就延后延后再延后了。
千户所的官衙却是修缮得当,一进大门就是一座照壁,高一丈六尺,宽三丈有余,官厅按照大明的规矩,前衙后宅院,大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尤其是官用的房科,都是直接可用的。
但是通往后院的门却砌了一墙砖,罗广义解释说道:老夫人,田夫人,因为这些家眷迁移来,本官若在都匀办公,来往不便,所以和麾下差役要占用前衙一段时间,为了后院安宁,所以把这门给砌起来,你们出入就走侧门吧。
老夫人很是满意,毕竟罗广义麾下都是男人,田家却是女眷比较多。罗广义带着田家人从侧门进入后院,后院已经进行了简单收拾,门窗也是完好的,屋子里虽然有些空落落的,但是基本的桌椅板凳床铺还是有的,至少比想象的要好很多,罗广义说:这里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再有缺少,就需要你们自行置办了,原本想着把前衙一些用不着的东西搬来,可是三个千户所里都缺东西,朝廷也不能让远道而来的乡亲家徒四壁,就大体分了分,至少让各家各户都能住下人。
对了,左面的厢房有些漏雨,暂且不要使用,其余的都是齐全的。
罗广义很细心,陪着老夫人看了看,老夫人和田夫人也都非常满意,二人又问了几个当地的问题,有些罗广义也说不清楚,就说道:这里距离卫所不到十里,卫城还是齐全的,有什么东西需要可以直接去卫城办理。
见车马从侧门进来,罗广义招呼了几个仆役帮着搬运东西,弄好之后,见田家人要自己收拾,罗广义说道:老夫人,田夫人,若是无事,本官就去前衙了。这几个人是附近的卫所那边军户家的女人,今日帮你们收拾一下,本官告退了。
多谢知府大人。
绣娘谢过罗广义之后,招呼着把衣服等东西搬进去,到了厨房一看,铁锅和炉子都有,她立刻差遣丫头烧了热水,眼见几个妇人忙的汗水直流,她招呼进亭子,说道:几位都先来歇歇,喝点热茶再做活。
几个妇人也是累了,连连道谢,绣娘也坐在人堆里,与她们聊起来,问道:咱们平越卫指挥使为何不来安顿我们,非要让都匀衙门里的人来呢?
一个妇人说道:太太不知道,现在北面在打仗,贵州也在警备,去年连续抽了两次兵,精悍能打的都去了北面,说是在河南还是什么的,我们也不知道哪里,咱们指挥使大人听说在北面当管粮食的参将。
咱们的指挥同知据说是学堂出来的,叫啥学堂来的,我给忘了,现在在贵阳提督大人麾下效力,现如今的卫所里,只有一个指挥佥事大人在,可佥事大人早年在广东打鞑子,伤了腿,瞎了一只眼睛,不大方便。
那指挥使大人家在哪里?都有什么人在?绣娘又问道。
一个妇人说道:这我知道,指挥使大人现在就一个续弦的太太还有老夫人老爷子在家,家里还有两三个丫头,两个门子。原本有个闺女的,可今年初嫁人了,就是嫁给了学堂出来的那位指挥同知大人,哎呦,好大的排场。
马家嫂嫂手巧,指挥使大人家嫁闺女的时候,那喜被啥的,都是马家嫂嫂帮忙弄的。在指挥使大人家吃住了二十多天,就没她不知道的。另外一个人说道。
绣娘点点头,热切问道:马家嫂嫂,你知道指挥使大人的老夫人老爷子喜欢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