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平越卫。
娘,当心,踩稳当了。
妹妹也当心,踩住了,好,慢慢的,可要小心。
卫所校场的一片草席围子旁,停了四辆马车,一个年轻妇人在为首马车前,扶着一个老妇和一个怀孕新妇下了车,收拾了一条褥子,一行进了草席围子里,找了一条长板凳,铺上褥子,说道:娘,天凉,您和妹妹坐这里吧。
唉,多亏了你,绣娘,可是苦了你,都怪长兴无能,不然咱也不用走这么远的路。老妇人说道。
那叫绣娘的夫人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哪里有什么苦的,相公说了,到了这里,咱们就算安稳了,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他说这是魏王千岁的藩地,是满清鞑子最怕的,前几天,鞑子的一个亲王还被魏王千岁的兵给杀了哎哟哟,不能说,当着妹妹的面,可不敢说这些打打杀杀的事。但是相公说,到了这里咱们就能过安心日了,过不了半年,他就来寻咱们。
这一路上都由你安置,才支持到了这里,不然,咱们可是要吃大苦。长运,你愣着干什么,给你嫂嫂搬椅子来坐。老妇人使唤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那男娃子怯生生的,不敢乱动。
绣娘说:不用叔叔来,他还小,文苑,你去把绣墩搬一个来,咱们且歇歇,看看朝廷是怎么安顿的,我也陪娘和妹妹说说话。
正说着,另外几个人进来,也是妇人孩子一大堆,看到绣娘等人,欠了欠身子行礼,却也不敢和他们呆在一个围子里,拿起椅子上的包袱就要走,绣娘说:你们别搬了,这里这么大,一起坐下就是了。
那几个妇人这才老实坐下,用两个板凳一块木板支起来一张小桌子,摆上大碗,放了一点盐巴,然后把随身携带的干饼和煎饼掰碎了放里面,干饼是自己做的,煎饼却是沿路来的县衙发的,然后用热水冲泡了,就着咸菜吃起来。
几位嫂嫂,能不能借你们水壶用用。绣娘见她们有热水,也想给婆婆和妹妹弄一些来,于是问道。
其中一个妇人显然认得绣娘,说:游击太太,这不是我们烧的水,是那边那大树下有朝廷安排的人烧水,谁去了都能要,我去帮提一些吧。
绣娘摆摆手:不敢劳烦,文苑,你去一趟吧,先给老夫人和姑奶奶弄些热茶来喝,驱驱寒气。
那叫文苑的丫头带了另外一个人去了,方才回话的妇人惊呼出声,但面对绣娘这一家子还是不敢说话,低头吃了起来,绣娘却是个机灵人,问:这位嫂嫂,我刚才有什么过错么?
那妇人这才说道:我听说,这里是魏王千岁爷的藩地,太太还是给你家丫头换个名字吧。
这是如何说的,魏王千岁的藩地关我家丫头什么事。绣娘问道。
妇人说:您不知道吗,王妃娘娘也叫文苑,而且王妃娘娘现在和小世子在北面打鞑子呢,让别人知道你家丫头和娘娘一个名字,这里的老百姓可不会好相与。
是是是,待会我肯定给她改个名字。老百姓好相与不好相与,绣娘不知道,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她却清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