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港。
风从东北方向吹来,定海号驶过了海岬,进入了宽阔的大海之中,在它的身后是大大小小二十五艘军舰和多达四十艘的临时征调为运兵船的商船。盖伦船、双桅和单桅纵帆船、加利桨帆船和加莱赛桨帆船,这些船只排列出了两条扭曲的线列,绵延了四五里,赵铭道站在了旗舰定海号的船尾楼,看着这些钢铁和木头组成的庞然大物,意气风发!
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巨舰大炮,男人的最爱呀!
赵铭道这些年一直在大陆作战和扩充地盘,粤西的军政由成义、杨彦迪和陈上川三人负责,三个人表现的都不错,不仅扩大的赋税收入,还为广东水师积攒下了这些家当。
定海号就是当年赵铭道逃出升天的英国盖伦船实验号,在这几年里,这艘帆船几次下南洋进行贸易,并且在去年进行了重建。
所谓重建就是把帆船像是积木一样拆开,然后看其中的部件哪个还能用,哪个不能用,不能用的就用新材料取代,然后再组建起来,这原本是一种彻底的修船方式,只不过在后世的风帆战列舰时代,成为了一种海军游戏,因为在议会获得重建费用比获得新建舰船费用的可能性要大,所以英国风帆战舰大量重建,有些舰船重建好几次,实际第一次使用的材料在几次之后就完全不剩了,这让却给了很多风帆战舰使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
定海号在广东水师服役期间进行了一次重建,除了大规模维修,主要还是造船厂摸清这种盖伦船的建造技术,由此,诞生了定海号的姊妹舰靖海号,靖海号几乎是定海号的翻版,拥有七百五十吨的排水量,拥有两层火炮甲板,上层二十四门火炮,下层二十二门,加上船尾楼和露天甲板的火炮,总共五十二门。
但无论定海号的重建还是靖海号的建造,都让广东水师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战舰,而且建造技术很复杂,材料也很难得,最终靖海号也只建造了一艘。
广东水师舰队的战舰有两种,一种是纵帆船,这是广东水师和市舶司常用的一种帆船,排水量在一百吨到二百二十吨之间,小的用单桅杆,大的用双桅杆,大量采用纵帆,而且船体低平,长宽比一般超过五,所以速度比较快,也比较敏捷,因此作为缉私船最合适,实际上这也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海盗船。
单桅纵帆船一般有四门火炮,双桅纵帆船有八门,没有火炮甲板,全部布置在露天,与使用十八磅重炮和十二磅炮组合的定海号、靖海号不同,纵帆船使用的全都是六磅炮。
这类帆船既作为军用,同时也作为商船,用作对南洋的贸易,运输一些价值比较高的货物。
但是广东水师对这类帆船仍然不满意,原因在于,长久以来,广东水师的主要敌人是海盗,这些海盗用桨帆船出入在群岛、海湾之中,纵帆船速度够快,但在这些崎岖水道根本施展不开,而且纵帆船的火力并不能让人满意,而盖伦船虽然火力猛,但是太贵了,最终,广东水师选择了加利桨帆船和加莱赛桨帆船作为主力,组建了水师舰队。
加利桨帆船在广东已经比较普遍,就是本地百姓所说的蜈蚣船,这种蜈蚣船就是葡萄牙人引入的,所以在澳门可以很容易找到会建造这种船的工匠,同时在南洋,一些小的苏丹国也以此为舰队,所以寻找工匠并不难。
广东水师的加利桨帆船吨位在两百吨左右,采用的是两层甲板,两层桨手,而在船首楼则布置火炮,在露天甲板也布置火炮,并有三根桅杆,全数采用大三角帆,这样可以在各类风向下使用,加利桨帆船船首楼有六门火炮,露天甲板也有六门火炮,合计十二门,其中十门是六磅炮,两门十二磅炮。
但是随着水师发展和粤西的视野开阔,尤其是前往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贸易,见识了荷兰人的归国大帆船,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和盖伦战舰,广东水师都督杨彦迪认为,仅仅依靠加利船无法应对,因此建造了四艘加莱赛桨帆船。
这就是加利桨帆船的加强加大版本,采用的是三层划桨甲板,光是桨手就有近六百人,船尾楼和船首楼都有专门的火炮甲板,加上露天甲板,就有三十二门火炮,吨位也达到了五百吨,成为了中国海一带的海上巨无霸。
四艘加莱赛分别命名为虎鲸号、独角鲸号、抹香鲸号和长须鲸号,而十二艘加利桨帆船都以鲨鱼来命名,这十六艘船采用二加六的形式,组建了两支桨帆船舰队,只不过因为有的战舰在修补,所以只来了十二艘船,四艘加莱赛悉数登场。
两艘盖伦船,四艘加莱赛,八艘加利桨帆船及六艘双桅纵帆船、九艘单桅纵帆船,组成了这次的远征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