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整备大营(1 / 2)

作为大清帝国的主宰,连玉玺都已经拿到王府办事的多尔衮来说,很快就做出了布置,从山西战场抽调四万八旗,于九月十五号抵达郑州城,算起来,这部分八旗在大同也就休整了二十日左右。

随八旗作战的还有河南全部绿营和直隶一部,外加从陕西战场撤退下来的军队,力图在河南形成一个十万人规模的重兵集团,此外,多尔衮还进行了布置,要求江南、湖广和江西三省绿营调集精锐向三王一公麾下效力,力图尽快覆灭两广明军,攻略西南,然后委任原闽浙总督张存仁为直隶、河南和山东三省总督,派遣八旗汉军一部由其指挥与山东绿营一起,消灭叛军在三省交界处最大规模的义军ashash榆园军。

随着大同的陷落,在兵力调配上,满清还是有充足的富裕,关外八旗和外藩蒙古都没有动用,虽然济尔哈朗力主让漠南蒙古入边墙作战,威胁陕北,但多尔衮认为没有那么必要,整个朝堂的态度还是如此,毕竟现如今还是八旗天下无敌的状态,满朝上下都认为只要八旗主力一到,南朝新军也是旦夕可破。

唯一让多尔衮犹豫的是主帅人选的问西南战场的主帅是孔有德,因为没有多少八旗出战,也就不用再换了,张存仁也是一个不错的奴才,主持山东战场也很得体,最重要的还是河南战场,让多尔衮庆幸的是,济尔哈朗以自己的退出换取了他对南朝新军的重视,那么济尔哈朗自然就不用在考虑的行列。

而现在的满洲宗王之中,有独立领军才能的,且曾经担任大将军一职的,包括英亲王阿济格,刚封了端重亲王的博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三人分别担任过秦晋、闽浙和湖广三地的主帅,表现的都不错,而且都是多尔衮主政之后担任主帅的,其余三位,豪格和多铎已经死了,济尔哈朗自行退出,也就这三位。

但三人也有不同,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虽然能征善战,但为人极为粗暴高傲,目中无人。博洛和勒克德浑虽然也能算可用,但远远谈不上亲信,考虑到援军一到,河南战场上满蒙汉八旗数量已经超过五万,就在中原左近,多尔衮还是准备交给最亲近的兄弟阿济格统帅,而勒克德浑做事稳重,且对粮饷后勤这等事非常熟悉,作为副帅,又把何洛会这个知晓大明新军底细的将领恢复了固山额真,也去河南效力。

多尔衮在为接下来的大决战做准备,赵铭道也在进行着准备,他亲自参与构筑周山大营的工作,第一点做的就是坚壁清野,把洛阳盆地之中百姓十三万多人之中壮丁留下,其余全数迁往关中、四川安置,而本地百姓不少不愿意迁徙,面对大明官兵,向东逃亡的不少,赵铭道不以为忤,到底是经历了改朝换代,河南百姓连续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大明、大顺和满清的顺民都做过了,但说起来,还是满清给了几年安稳,跟着大顺是先甜后苦,而跟着大明就没落得好处,自然也就能做出选择了。

不过只要河南府坚壁清野就好,百姓或迁移或逃散,赵铭道直接命令拆民房修筑周山大营,在仔细勘察了地形之后,全军将帅全都认为,周山以西的周谷大沟最为安全,高深险要的大沟是敌人绝难进攻的,因此周山大营的粮仓、火药和营房全都布置在此处,挖掘窑洞做火药库,修筑房屋当大仓。

计毒莫过于绝粮,为了粮食安全,赵铭道在关中和河南采购、征募粮草三十万石,作为全军后备粮,虽然刚收了小麦,但小麦不好做军粮,不去皮的小麦需要加工才能实用,而面粉又不好长期保存,所以赵铭道命各地以夏收新麦换小米,以小米为军粮,但运抵大营的军粮却只作为后备粮,无论是修筑大营还是日后作战,只要是粮道不断,即不能取用,为此,赵铭道还专门把粮仓交由军法官管制。

此外,还大量储存黄豆、绿豆等作为辅粮,还大量采购猪羊,或因为劳役而死的牲口,大量腌制作为大营日后所用。

为取木料做薪柴和建筑,周围的树木也被砍了个精光,而棉被、棉衣等冬季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运来,整个周山大营,上到魏王赵铭道,下到一个普通的兵卒,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但最关键的还是兵力。

因为主帅是曹化闻,当初北伐时原本随他指挥的就有两个步营、一个跳荡营和一个骑兵营合计四千战兵,依旧全数交由他指挥,而杨展也主动要求参战,带本部两千五百人加入战场,赵铭道也以其为副帅协助曹化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