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阿济格吃屎(1 / 2)

两位将军,魏王请你们过去一趟。曹化闻与杨展聊的开心,有魏王亲兵来请。

二人下了周山主阵地,进入山后的五龙沟,这里原有一个小村子,却已经尽数被迁走了,村内的祠堂成为了周山大营的指挥部,赵铭道见二人进来,说道:不用讲虚礼了,冤家已经上门,鞑子主力已经开始过黄河,满洲亲王阿济格的大纛在郑州城升起了。

鞑子来的好快,我们大营还没有修筑完。曹化闻不由的感慨。

赵铭道倒是不担心:主体工事已经完成了差不多,剩余的就是修补了,清军实力不弱,斥候在黄河渡口看到十几里长的阵列,估计也六七万人,而吴三桂给的消息是,光满蒙八旗就有四万整,此外直隶的绿营也抽调南下,看这个架势,短则五六天,长也就十天,清军就会列阵于周山大营之前。

曹化闻说道:那大营构筑怎么办,这里还有将近四万民壮,关中和河南的人都有,若是撤退,影响大营修筑,若是不撤,等清军围上来,不好撤呀。

赵铭道摆摆手:不用撤退,命令各营下周山,再把周边扫荡一遍,坚壁清野,洛阳周边不许给清军留一栋房子,一袋米粮,若还有百姓在乡间,一律抓了送关中去,不为我所用,就要被鞑子所用,能用的物资全都先拉上山来,等清军一到,再收集物资就难了,但清军未必会直接进攻大营,整备工事还有时间。

曹化闻和杨展知道,面对周山已经成规模的工事,就算阿济格是个脑残,他也不会一到就立刻进攻的,肯定要先进行围困,而包围就要占据周边交通要道,处理己方游荡在周边的军队,这个时间足够民壮撤退了。

其他的倒是好说,南阳的定国将军怎么办,他是最外线的军队,首当其冲,清军这次来,骑兵如云,若以他为目标,可是危险。杨展提醒道。

赵铭道认真回答说道:周山大营不用担心定国,但是也不要指望定国,明白了吗?

对于李定国的任务,赵铭道从未向其他人公开过,就连曹化闻和杨展都以为李定国那支兵是游击在外,牵制河南的清军,配合周山大营的,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只是李定国现阶段的任务,而且还不是主要任务。

李定国最后一次通讯是在三日前,虽然他的兵马在南阳闹出了很大的声势,河南南部、东部和湖广北部的州县都应声而动,但实际上,李定国已经把主力军队秘密移动到了陈州府境内,只不过他本人还在南阳地方主持工作,做出了兵马都在南阳的假象,一旦清军来攻,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离开,前往陈州与主力汇合。

而清军肯定无法追上,从郑州去追太远,而从南阳去追则根本来不及,因为河南南部和东部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淌,汇入淮河水系,从南阳追击,那是要渡过不知多少条河流的,而李定国的撤退方向已经选定好了,向皖北、苏北方向撤退,沿河行进,速度不知比追兵快了多少,清军若执意追击,就要从郑州再派兵马,两支兵马算起来一万多,还都是骑兵,必须精锐,若真这样,反倒是意外之喜,对周山大营就太有利了。

阿济格在郑州并未等待多久,就与勒克德浑一起率领前锋前往荥阳,沿着洛河一路前行进入了洛阳盆地,还未进入洛阳盆地,清军就发现不对,因为河南绿营兵作为本地兵马,说洛河水位很低,有些不寻常,怀疑明军在上游筑坝,玩一出水淹七军,于是立刻停下,向高地扎营,派遣骑兵前出,驱赶了明军骑兵,进入洛阳盆地之后才搞明白原委。

明军把洛阳到偃师的洛河大坝挖了几个大口子,秋季涨水在洛阳盆地里漫溢开来,尤其是偃师一带,地处洼地,被河水漫灌,已经不能成行,别说骑兵,步兵进入也容易陷入泥潭之中,清军被这么当头棒喝,阿济格只能命令改道,折返荥阳,从那南下,走密县、登封,饶过嵩山,进入洛阳盆地,因为绕远,平白又多花费了四天时间。

但这才是折磨的开始,一过登封进入洛阳盆地,境况就完全变了,入眼所及就是一片荒野,大大小小的村落都被拆成了断垣残壁,水井里塞了死了的牲口,根本不能饮用,看不到一间还有顶子的房屋,找不到一个人一只牲口,就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没有,地里原本应该长势喜人的谷子、高粱也都被齐齐的割走,拉到周山大营当了饲料,沿途的官道被破坏截断,根本走不了车,大部分的桥梁被拆毁,一切都为人所用的东西不是被带走就是就地烧毁,连个灶台都要被捣碎。

妈的,这群明军真是可恶,简直比他妈的狗舔过的还要干净!秋雨下来,阿济格只能躲在树林的简易帐篷里避雨,眼睛盯着不远处的石桥,恶劣的环境让他很愤怒,骂咧咧不断,忽然不远处的村落里响起一声爆炸,不知又是那个傻瓜又中了招。

明军不仅带走了许多东西,也留下了不少玩意,在地上挖个坑,把筷子削尖了沾上粪便插里面,上面用草盖住。或者在一些房子里设制几个陷阱。最狠的是诡雷,利用燧发机当引火物,装在大缸里,里面装上找到的火药,上面弄些麦子谷子之类的,已经炸死好多个倒霉蛋。一路上桥梁大多被拆毁,导致清军行军速度很慢,但遇到没有拆毁的桥梁更让清军行动缓慢,因为总担心明军在上面搞了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