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鏖战一天(2 / 2)

作为军中将领,曹化闻很清楚,哪怕是被视为精锐的火枪兵、掷弹兵,乃至于骑兵,都不是独一无二,现在的明军早已不知魏王草业初创的时候,每一个士兵都是珍贵的,魏王有了讲武堂,有了精锐的军队,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专业军官和经验老兵会被填充进来,而得到陕甘的大明也不会再缺骑兵,相反,清军精锐却是有限的,特别是满洲兵,杀一个就少一个。

所以,站在周山之巅的赵铭道见证了一场史诗级别的攻防战斗,第一波冲出去追杀的是甲兵,选锋和跳荡披挂完整,手持各式冷兵器追着屁股杀,完全与清军混战在一起,清军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阵型,就被他们打散了。

而之所以第一批不派遣骑兵追击,主要就在于这是反击,在抗击清军进攻的时候,工事内外都有大量的防御工事,虽然清军没有攻进来,导致这些工事没有发挥作用,但却也让骑兵难以行动。

第二批冲出阵地的则是主力步兵,后备兵们漫山遍野的抓俘虏,而精锐的步兵营则结阵推进,掩护甲兵们冲锋,一直冲击到土城之下,把跳到土城前壕沟里的敌军射杀,和城头的清军对射,如果不是天色渐黑,前沿都要顶着伤亡直接攻城了。

冯双礼的骑兵是第三批冲出周山大营的,立刻就与勒克德浑的清军骑兵撞在了一起,明军骑兵,双方骑兵直接对撞到了一起,骑兵的机动性在这一刻丧失,双方打的犬牙交错,有些士兵索性下马,结阵冲击,上刺人,下斩马,如果不是战场实在狭窄,清军骑兵展不开,明军必然会大败。

后来连步兵都加入到了混战之中,也就是这个时候,身为周山大营的副帅杨展带着明军最后一支骑兵有生力量加入了战场,惊天动地的蹄声之后,密林一般的长枪出现在了地平线上,黑色的铠甲与火红的披风形成了一股巨浪,席卷了大地,这是周山大营里一千五百名黑锋骑兵,当他们出现在战场上时,清军最后一股士气也被驱散了。

重骑兵如同一把烧红的刀插了进去,人马具甲的骑兵直接用骑枪把清军的骑兵刺穿,然后狠狠的撞击敌人,继而拔出马刀,开始劈斩杀戮,而作为主帅的曹化闻也不断的发出命令,把后备营一个个的投入到战场之中,骑兵队、火枪营、选锋甚至于卫队,到了最后,就连野战炮都开始在原野上轰鸣。

站在高处的赵铭道亲眼见证这些指挥,此时的明军像极了一个整体,一座机械,每一个作战单位都好像齿轮、链条一般的存在,缓缓转动着,把敌人击溃、撕碎、碾成粉末。

黑锋骑兵在清军面前再一次展现出了威力,击溃了清军的幻想,从此之后,不会再有满洲人胆敢说大清骑兵天下无敌,明军骑兵不如己方这种话了,无论是绿营还是满洲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无论阵型多么严整,无论意志多么坚强,至少在今天,黑锋骑兵凿穿了清军所有的阵线,给了清军最沉重的一击。

大战从早上持续到了黄昏,最终以清军的全面崩溃,缩回土城为结束,明军试探攻击了土城,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临近黄昏,全军上下已经疲惫,最终选择了鸣金收兵。

夜幕低垂,无数的火把点燃了这片战场,在最后一支生力军的掩护下,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清军缩在土城之内不敢出来,只能任凭明军把俘虏栓起拉走,把伤员就地处决,伤员临死前的哀嚎和求饶声弥漫在所有的清军阵线上,但是无人敢提出反击,每个人尽可能的捂住耳朵,尽量不让外面的声音吓住自己。

而赵铭道拄着一杆断矛,在狼藉的战场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他面沉似水,在这片充斥着血气、呻吟和惨叫的战场上走着,亲眼看到一个有一个追随自己的士兵和军官变成尸体,赵铭道指挥过很多战斗,血腥的场面见过无数次,但这些履历只是让他不再惧怕,但悲悯却一次比一次的强烈,死亡让他感觉到心痛,他每次都会反思,或许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有更少伤亡的办法。

忽然,赵铭道踩到了不知是肠子还是什么的内脏,脚底一滑,差点摔倒,被身边一个老兵扶住,老兵说道:年轻人,小心一点,现在摔倒可不是嘴啃泥,谁知道你咬到哪个鞑子的半截坏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