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本王也是无法了,就这样吧,殿后的事就交给你了。济尔哈朗对梅勒章京说道,章京点点头:主子放心,奴才一定忠于职守。
济尔哈朗起身,轻拍他的肩膀,走出了帐篷,一个甲兵牵来马匹,济尔哈朗摇摇头:夤夜行马,又是麟趾塬上,实在危险,算了吧,本王步行下去。
济尔哈朗深更半夜忙着布置的时候,赵铭道也因为李光利的回来被从帐篷里吵醒,李光利不仅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吴三桂的使者,也是现在最信赖的大将高得节。
高将军今日来,是来谈条件的吧。赵铭道看着烛火映照下的那张脸,平淡问道。
高得节有些尴尬,点点头,正要解释,赵铭道说道:当日吴三桂离开西安时候,已经把条款留给本王了,实在不用派你来。
那个时候,高得节还只是吴三桂倚重的大将,并非心腹,但刚才来时,吴三桂把当日的条件告诉了他,高得节也是觉得太过分,那时吴三桂以潼关反正,杀济尔哈朗灭陕甘清军为筹码,要求大明封他为汉王,以四川和汉中为藩地,世袭罔替。
不不不,当时王爷是被小人蒙蔽,说是要以那等条件试探魏王诚意,请魏王千万原宥。当时平西王与魏王还处交战状态,互不了解,我主已经知晓魏王是盖世英豪,不敢再放肆了。高得节连忙解释。
赵铭道点点头:看来吴三桂也知道我这魏王难做,所以给我开了新条件,且说来听听吧。
平西王不敢再求汉王之位,只求二字王,封号由魏王殿下做主。高得节率先说道。
赵铭道思忖片刻,问:平辽王如何?
甚好,甚好!高得节连忙答应,其实爵位上,吴三桂也是给了讨论余地的,封个国公爷可以,譬如弘光朝时,东林一党要联虏平寇,就曾封他吴三桂为冀国公,这个封号延续下来吴三桂也能接受。
高得节又说:王爷深知藩镇割据之害,不求四川为藩,亦不敢求汉中紧要之地,只求在关中富庶之地,为全藩子弟谋些田宅安置,请魏王俯允。
可以。这个条件赵铭道倒是觉得并不算什么,平西藩兵民合计不过七八万人,在关中也就一个县罢了。
至于藩下子弟王爷有报效之心,当年降虏实在是无路可走,今日亦想尽全藩之地,在魏王麾下奋效,希望潼关定后,藩下子弟可以团聚,而王爷也说,全藩都为魏王差遣,只求八千人饷,马步各半,与魏王大军同例。高得节小心翼翼的说道。
赵铭道犹豫片刻,现在吴三桂麾下主力在济尔哈朗,打完了还给他倒也说得过去,至于要八千人的编制,倒也无可厚非,大不了把平西藩兵分开防备,使之不能合力。
高得节又提了几个要求,做不过是藩将待遇的,赵铭道都是答应下来,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吴三桂反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抓住实在是可惜,而且一应条件也没有那么苛刻,答应也可以,再不济,也可以翻脸不认账,等灭了济尔哈朗,找个理由把吴三桂灭了也就是了,省的以后麻烦。
而从吴三桂给出的条件来说,还算有自知之明,也没有什么太过分的,至于汉奸不汉奸的,赵铭道觉得估计也就自己在乎,身边的人受自己影响的在乎,要知道,现在的肇庆朝堂可不在乎,甚至不是在乎不在乎的问题了,现在的朝堂用人,是重反正、薄守节,赵铭道不参与党争,在朝廷党争之中不站队,而何腾蛟死了,朝廷最为倚重的就是广东的李成栋,就连瞿式耜这个首辅都要仰人鼻息,与之结党,甚至已经到了朝堂命令禁止,不许再提是否曾经剃发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