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求饶命,求投降(2 / 2)

阿加说:卑职的斥候对负责望远沟的以东的警戒侦查,从子时开始,斥候接连抓到一些清军从河南征调来的民壮。

这有什么,清人不把百姓当人,动辄用棍棒鞭子殴打,吃的和猪食一样,每日劳作六个时辰,民壮逃亡连日来都有。曹化闻说道。

阿加却是说:这次完全不一样,以前抓到一两个,三五个,可这一晚上,一抓就是三四十个的抓,代字营的鞑子兵比民壮还多,怎么可能让这么多人跑掉呢?卑职挨个问了,那些人说,昨天的晚饭鞑子兵就没有给吃的,而且大量的兵丁从傍晚就开始退出土城,只不过没有按照原路返回,而是沿着麟趾塬向东退,只留下少量兵丁看管他们劳作,后半夜连监工的鞑子都跑了大半,这些人才逃出来的。

卑职又派人越过代字营向东侦查,只看到清军留下的痕迹,城外代字营的鞑子兵多半是跑了。

跑了!赵铭道一下站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代字营工事已经有了雏形,还没有打,胜负未分跑什么?但如果济尔哈朗真的跑了,那确实没有和吴三桂谈条件的必要了。

赵铭道立刻吩咐说道:巴木,带上你的营头,另加一个步营,立刻越过望远沟,试探进攻代字营。化闻,全军越过禁沟,全面压下,鞑子若是没跑,小心这是阴谋,若是真跑了,决不能让潼关的清军跑了。

跑了,怎么会跑了呢?赵铭道越发觉得不对劲,就连济尔哈朗得知自己和吴三桂正在谈判,也不该直接跑了呀,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不管赵铭道信还是不信,济尔哈朗确确实实在昨晚就跑了,派遣梅勒章京前往潼关拿银子,就是想着临走之前把能带走的带走,济尔哈朗还派人故意催促民壮连夜施工,就是给人一种还在代字营的假象。

促成济尔哈朗仓皇撤退,与赵铭道无关,也与吴三桂无关,他从王屏藩那里知道吴三桂与明军有过接触,但不知道吴三桂想要投降,他真正决定要逃是因为李定国那支从武关突入河南南阳的骑兵。

在赵铭道的计划里,这支转战之兵是要把清军占据的中原和江北搅个天翻地覆的,但济尔哈朗可没有考虑这么长远,南阳逃走的官兵到了洛阳,向上报的消息是这支明军有上万人,济尔哈朗认定这是要来截断自己后路的,毕竟崤函古道就是一根直肠子,如果明军从南阳杀来,占领函谷关或者崤函古道上的其他必经之路,自己指挥下的这支军队就要被闷在黄河与秦岭之间。

赵铭道没有明白过来,他只能相信斥候们侦查所得,倒是吴三桂,比赵铭道知道的早一些,原因就在于,随着济尔哈朗下令撤退,平西藩又有很多藩兵开小差,越是撤退离家人就越远,而藩主还在潼关,所以不少藩兵趁夜逃离,然后返回了潼关城,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吴三桂。

因为和赵铭道达成一致,还没高兴一个时辰的吴三桂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噩耗,差点晕了过去。这对吴三桂实在是噩耗,他本身没有多少筹码,济尔哈朗和他指挥的军队是最大的筹码,现在筹码长腿跑了,潼关就是孤城,赵铭道完全可以围城劝降,哪里还用得着他吴三桂,要知道城里以绿营为主,家眷都在关中,济尔哈朗一跑,还有什么军心呢?

高得节再次出现在了赵铭道面前,上一次是有自知之明,这一次几近哀求了,见到赵铭道直接跪了:魏王殿下,王爷不,吴三桂不求那些条款了,不要求结拜,也不联姻,只求魏王殿下能给全藩子弟一条活路,让全藩团圆呀。

他不当平辽王了?赵铭道眯眼问道。

不当了,不当了,吴三桂不求任何爵位,也不要兵权。高得节把条件一撸到底,只求保命。

赵铭道呵呵一笑:别呀,我还想和吴三桂结拜呢,刚才我还和这些将军大人商议,是拜关公还是拜皇天后土咧,怎么忽然就不拜了呢。

不敢不敢,吴三桂不敢了。高得节连忙说:他现在就是想着献上潼关城,得保全藩平安,请魏王开恩,开恩!

赵铭道摆摆手,搀扶起高得节,在他双眼期盼之中,说道:那不行,还是打一仗吧,你回去跟吴三桂说,让他把城内所有守军集结起来,和我麾下军队堂堂正正的打一打。

在高得节的一阵磕头求饶之下,赵铭道对帐内所有人吩咐道:都听好了,潼关城里谁来求和求饶都不要应,打起来,本王先去睡一会,炮声越响,本王睡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