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到了这个地步,艾能奇笑了笑,对着杨凌说道:小杨将军,刚才魏王问怎么进军,你非得问南面情形如何了,现在魏王把实话说了,咱们也不用惦记南面,你总该说说你的想法了吧。
杨凌顿时感觉为难,赵铭道说:有什么说什么就是。
杨凌无奈说道:卑职觉得何时进军如何进军,不仅要看我军如何,还要看敌军如何,陇山一战,虽然打的很激烈,但我军伤亡并不大,在子午谷和傥骆道更是有曹、李二位将军的生力军。但清军情形尚未可知呀。
陇山一战,虽然各部都有损伤,但伤筋动骨并不多,赵铭道亲率的中军和艾能奇带领的断后之兵,多是以突袭作战,折损不多,战果不小,杨展部虽然在东阳镇浮桥那里折损了两百多亲兵,但也不至于失去战力,唯一损失较大的就是五里坡的刘传兴部。
刘传兴麾下四个步营一个炮营,炮营倒是没有折损几个人,但步营损失着实不小,还能保持战斗力只有一个,两个步营需要补充兵力,当初受到夜袭最重的那个步营只有三百多全须全尾的士兵,军官也折损严重,需要整编重建,但此次北伐本身就有好些后备营,这些都是从各卫所挑选出的军户,精挑细选部分兵卒为主力步营补充兵力,实际只能算折损了一个步营的战斗力。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爽利,魏王问你怎么进军,你一会担心后路,一会忧虑敌军,瞻前顾后的,分明就是在搪塞?艾能奇不满说道。
但赵铭道却觉得杨凌说的很有道理,说道:小杨将军,你继续说,有什么说什么。
杨凌索性把心里担忧的事说了个通透:魏王,卑职担心,清军可能会撤出陕西,进入中原,避战待援。
如何说的?赵铭道问。
其一,我军实力未受大损,但清军甘肃绿营却已经全灭,不论战斗力,就算只算兵力,也不是我军对手。其二,关中清军有吴三桂、孟乔芳和李国翰三个互不统属的统帅,吴三桂于陇山一战全身而退,家眷又在我军手中,魏王又放归平西藩俘虏,孟乔芳、李国翰二人肯定对其疑心,三将不和,实力又弱,如何敢与我军决战?杨凌把心里想的说出来。
艾能奇一听也是觉得有几分道理,赵铭道看向其他人,刘传兴问:小杨将军,三将互不统属,又都担着陕甘的责任,或许谁也不敢提撤军之事吧,提了,或许就要担起兵败之责。
杨凌点点头说:原来是没有话事人,现在却是有了。方才陈大人说了,湖广的满清亲王济尔哈朗北返京城,麾下有几千满洲兵,或他会主持陕甘战事。就算济尔哈朗不来,清廷在山西的亲王贝勒两只手数不过来,随随便便派一个人就能主事,除非这个主事的人是个狂妄无知的傻瓜,或者他能带来两万生力军,否则肯定会撤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