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吴三桂的选择(2 / 2)

现如今的平西藩,正兵只剩八千七百人,一下被抽调的只剩两千兵,吴三桂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吴三桂无能狂怒一番,终究还是冷静下来,他仔细思索之后,说道:断然不会,济尔哈朗并非蠢货,而潼关的形势也没有严峻到那个地步。

我们家眷为南朝所执,济尔哈朗不敢信我吴三桂,但我又没有反迹,他如何敢杀我,只能是借机夺我兵权。而让我守潼关正是对我的考验,现在潼关在我手中,我若造反,他便率城外主力后撤,我若不反对,就可以和他呼应作战,我在城中为他供给军饷,他在城外为我提供粮食,倒也没有做绝。吴三桂淡淡说道。

高得节说:如此卑职就放心了,饶是郑亲王能夺权一时,凭借兵丁都是王爷藩中子弟,早晚军权也是要回来的。

吴三桂坐在椅子上,捏着额角说道:高将军,我却是一点也不放心。方才我说的是能打的过明军的情况下,可若是打不过呢?寺角营孤悬于麟趾塬上,双方又已经接触,禁沟已经失守,济尔哈朗凭什么敌前筑工事?而且,我还担心他根本无心防守。

这如何说的?高得节却是糊涂了。

各部骑兵都在他手,他若是以麟趾塬寺角营为阵地,要那么多骑兵做什么,麟趾塬上能用的开骑兵吗?吴三桂问,说到这里,吴三桂长叹一声:郑亲王奸诈呀,若能守潼关,本王替他拼命,若不得守,本王就要为他断后,好狠的手段!

高得节立刻说道:不能拼命呀,王爷,济尔哈朗何德何能值得咱们为他拼命。

可是我又能如何,高将军?兵权在手时,我至少可以全藩投顺,亦或者讨陕西清军自效赎罪,赵铭道无论如何都不会亏待我,可现在咱们手下就两千兵了,带着这两千兵去投效,能得到什么,我这王爵都保不住呀。吴三桂不免有些后悔,要是早反正归明,也不会落得这步田地,现在却是后悔晚矣。

高得节也是叹息,当初全藩子弟在手,吴三桂对赵铭道开出的条款不满意,希望再进一步,不仅保住王爵,还要与赵铭道平起平坐,至少也得一省实封,可现在,手里的筹码非但没有多,反而少了。

王爷,若是咱们反戈一击,先献上潼关城,再断济尔哈朗后路,灭了潼关左近全部清军,南朝魏王会如何?高得节一咬牙,直接说出了最极限的方案。

吴三桂一听这话,直接站了起来,是彻底坐不住了,他原本不想过早表态,一来是南朝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条款,二来也想拖延一下,看一下天下大势。虽然赵铭道名满天下,一路高歌猛进,大有中兴天下的气势,但说到底,谁强谁弱拼的还是实力,什么是大清朝?可不是陕甘四川的这些绿营,而是现在正在山西作战的那几万八旗兵,要是赵铭道能和八旗主力掰腕子,才有值得投效的资格。

可是现在兵权大半被夺,吴三桂已经没有那么多选择了,他现在很担心,济尔哈朗若是在城外打不过明军,自己被困潼关城,到时候别说王爵、实封,就连这条命都未必得保。

事已至此,也只能富贵险中求了。不管怎么说,先和南朝魏王接触一下,但还是别急着答应,济尔哈朗是大清名将,麾下精锐也不少,而明军还要分兵驻防各地,未必全力以赴,胜负未知,你我还是别过早下注的好,接触一下,看一看对面的态度。吴三桂终究还是不敢以命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