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再当流贼?(2 / 2)

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这两支军队也不好调遣。关外旗营数量约么在一万两千人左右,驻防关外至此外兴安岭的各处,但北有蠢蠢欲动的沙俄,南有不稳定的朝鲜,还要防备草原部落,就算动用,也不过着调几千兵,不足为虑。

而蒙古各部也是如此,在满清入关之后,尚有漠南蒙古苏尼特部叛乱,清军一路追击到漠北才是平定。姜瓖叛乱的缘故就是清廷派遣满洲兵驻防大同,防备北面的战事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叛乱已经平定了,但漠南蒙古未必完全稳定。

更重要的是,入关以来,漠南蒙古人还未参与过对大明的作战,蒙古人畏惧天花只是一个说法,重要的是清廷也不想与漠南蒙古分享汉地,显然,不到万不得已,清廷不会动用蒙古藩兵。

李定国闻言说道:卑职也是这样想的,现如今西南两广吸引汉藩,东南有鲁监国牵制绿营,只有中原还算大体稳固,但清廷也是无兵可用,卑职以为,可派遣精锐入中原,打到外线去,到清廷的腹地搅个天翻地覆。

赵铭道眼睛顿时放亮,赞许说道:定国,你这个想法非常有创造力呀。

越想,赵铭道越是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现如今的清廷在北方各省只剩下了绿营,而且多还是入关之后收纳的一些大明、大顺的队伍,即便在绿营之中,这些兵也是最不能打的,清军能打的绿营,要么在陕甘,要么在湖广、东南前线,若有一支兵进入中原,不需要太多,就可以闹出大动静来。

而且,赵铭道麾下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才,西营一脉不就是靠此起家的吗,明末天灾,他们造大明的反,现在北方星火燎原,他们同样可以造满清的反。赵铭道也明白了为何李定国会单独求见,原因就在于信任两个字。

西营已经和魏王嫡系琼州镇已经融为一体了,几年来,赵铭道从未在这两系之中做过厚此薄彼的事,反而处处优待,西营早就不是西营了,都是魏王一脉。

但是,一直以来,魏王都是每战必出,大规模的作战都是亲自指挥的,纵然麾下名将不少,却从未有真正执掌方面的人,这一点现在还不是问题,毕竟魏王一脉还未有两线作战的情况,只不过打到外线去的那一支兵必然有个主事的人。

定国,你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吗?赵铭道直言不讳的问道,见李定国犹豫,赵铭道说:定国,现如今在这件事上我能信赖的人也就只有你,琼州、云南出身的将领打堂堂正正之阵行,游击于外,或聚或散,独立作战却是未必得当的。也就是你们西营出身的将领,自幼就是当义军的,深谙此道。但西营之中,能奇做事冲动莽撞,为将万里挑一,为帅却是万万不可,文秀在贵州主事,不能轻易调动,若真派兵入中原,除了你,我信不着任何人。

李定国当即说道:末将愿往!

赵铭道点点头:你愿意替我分担,是极好的,但是定国,现如今关中也是缺少兵马,山西的满洲主力终究是悬在咱们脑袋上的刀剑,我不能把生死全托付到欧阳直一个人身上,即便率师出击,也不能带走太多兵,你认为如何解决?

魏王,西营主将多是陕西出身,如今三边在手,可派人去招募兵卒,出少量军队为骨干,辅以新兵,兵马自然不缺,但末将以为,此番出击,关键不在于兵卒而在于官将。李定国郑重其事的说道。

赵铭道见李定国如此说,更是知道他早有计议,索性说道:你大可说来,咱们兄弟今日好生议论一下。今天晚上不睡了,畅谈到天明,来人,上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