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原本是因为京城空虚,调遣回京的,但在路上临危受命,要求入陕作战,那时候他人还在襄阳,只是知道汉中、四川丢失,明军打开了入关中通道,他甚至还为吴三桂所部主力恰巧在陕北作战,保存完整而感到庆幸。
而对孟乔芳接应甘肃绿营入关中协战计划,济尔哈朗也是同意的,毕竟山西姜瓖造反牵扯了大清大部分的兵马,在济尔哈朗看来,陕西的明军不仅要打,而且还要速战速决,但是等他率领麾下三千多八旗兵抵达西安时候,甘肃清军主力被全歼,吴三桂败退而归的消息就已经传到西安,而且还传言平西藩家眷受人所制,已有二心的消息。
当明军夹渭水而进,步兵北岸突前,骑兵南岸隐匿的时候,济尔哈朗立刻感觉不妙,因为西安的三位主帅,孟乔芳、吴三桂和李国翰竟然连明军有多少兵马都说不出来,只是说陇山一战,明军数量在三万左右,但傥骆道和子午谷有多少明军,无人知道,这两支明军自抵达北口,只是趁着清军主力在陕北时征收了一波夏粮,就固守关隘,再未外出,甚至连个活口没有抓到过。
济尔哈朗素来以稳重著称,他知道,只要耽搁下去,北岸的明军到了下游过河,抢了潼关,就可以把关中兵马围困在西安城,到时候进退就不由自己了,因此济尔哈朗直接命令撤退。
在撤退上面,济尔哈朗精心安排,第一批撤退的是八旗汉军,李国翰率部先抢占潼关,控扼入中原的通道,第二批则是平西藩和陕西绿营,这是为了保证两点,其一平西藩不会趁着撤退而叛乱,其二,陕西绿营不会像甘肃绿营那样携家带口,甚至脱离绿营序列。而济尔哈朗亲率满洲、汉军和平西藩抽调出来的八千骑兵断后,既防止明军渭水南岸的军队忽然扑上来,也督促各部前往中原。
如此安排下,清军维持了编制,而且撤退的非常快,保持了兵力,但是刚刚收来的夏税却是只收缴了西安城及周边四个州县的,就匆匆离开,有些偏远的州县官甚至得到消息的时候,清军全军已经出了潼关,而明军对此无可奈何,只有李定国部派遣一支翻山越岭,趁着关中混乱直奔了武关,夺取了前往湖广的重要通道,解除了右翼威胁。
或许是济尔哈朗有把握再打回来,没有对关中进行破坏,甚至连西安粮仓里刚刚收上来的夏粮也没有烧毁,双方几乎和平交接了整个关中平原,而明军全军没有进入西安,而是直接前往潼关,最终也只是看着清军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潼关城。
吴三桂,你个王八蛋!赵铭道看着远去进入关城的清军,怒不可遏的甩响了鞭子。
自从占领汉中控制了平西藩亲眷之后,赵铭道就没有断了和吴三桂的联络,他开出的条件也是一次次的加码,可是这厮就是不为所动,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明朝颓势,满清正盛,但如此不看重家眷,赵铭道也是无奈,如果吴三桂反戈一击,赵铭道就有把握全歼陕甘清军,到时候一切就都顺利了。
若是一个狠心,把平西藩家眷屠戮了,或者籍为奴隶,就是彻底把平西藩兵推向了清廷,尚不如这样吊着,日后或许还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