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魏王。白文选作为骑兵主帅,立刻领命而去,李果毅满脸狐疑,只能跟上,在中军把舟桥营调了出来,控制了渡口,骑兵开始缓慢渡河,李果毅看着滚滚东去的渭河陷入了沉思,见白文选赶到,李果毅说道:白将军,最新军令,魏王让骑兵今日渡河之后,就地扎营,明日扎营于青花镇,三日后与曹将军所部主力汇合,再根据命令进军。
白文选接过魏王军令,看了一遍,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交由传令兵带了回去,而李果毅则是说道:白将军,我部全是骑兵,疾驰而进,两日可抵达西安城下,就算不该冒进,也该与步营夹江而行,而魏王如此安排,就是让骑兵坠后于步营,这是为何?
白文选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果毅,按刚才得到的军令,你我须得坠后北岸主力一日之路,但本将顾忌,待与傥骆道曹将军汇合之后,我部就会落后三日之途了。
为何?难道就是担心前面有埋伏?李果毅问。
白文选摇摇头:这只是其一,而且这个理由也算是微不足道。现如今,清军主力集结于西安,而出关中,要么渡渭水去黄河渡口到山西境内,要么出潼关进河南,要么南下武关去湖广,你以为,清军走哪路对我们最好,走哪路对我们最坏?
李果毅略微沉吟,说道:若出武关下湖广,对我军最有利,武关道狭窄,清军由此窜离,不仅关中为我军所有,中原大门也会洞开,我军可直接出潼关,攻入中原,让清军腹心大乱。次之,则是清军出潼关入中原,我军可尾随攻占潼关,进占武关,如此关中四塞俱在我手,虽未全歼清军,但也得甘陕三边。
而对我军最不利的就是清军渡黄河去山西。山西虽有义军起事,但野战完全不行,不足以牵制这股清军,关中清军入晋,反而坏了山西局面。而有黄河天险、山西清军接应,我军不可能追进山西,而若出潼关,侧翼受威胁,不敢深入,也就无法攻略中原了。
白文选重重点头:你说的很对。魏王也是意识到这些,所以命令渭水南岸我军坠后,而步营主力急速前进,清军主力在南,我军主力在北,魏王率军疾行,可断清军北渡之路,连渭水都不能渡,还怎么能去山西呢?
而不去山西,就只能出潼关和出武关两条路。清军若是在西安犹豫或坚守城市,魏王在下游渡河,我军可以关门打狗,到时只有出武关一条路,那就对我有利了。因此只要魏王步营看到黄河,清军未免最不利的局面,肯定出潼关入中原,而且还要迅速撤退,这样虽然不是最有利的局面,但是却可保关中财富为我所用。
李果毅也是全然明白了,明军之所以强,是步、炮力量强,骑兵力量因为受限于西南地区少马,尤其是缺少良马而相对弱小。所以步营可以轻兵疾驰前进,且不说清军在南岸不可能大举过河不为人所知,就算忽然包围了步营,一万多燧发枪兵外加二十多门火炮,又有魏王亲自坐镇,也不是关中的清军能吞下的。
相反,清军要想打开局面,就会对南岸的骑兵动手,而骑兵坠后可以让清军忌惮不敢分兵,也可以保持神秘,让清军摸不透南岸有多少兵马,只能迅速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