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地形之下,骑兵别说纵横驰骋,能否自由行动都是个问题,而且每一条沟壑对于进攻方来说都是天险,而对于纯火器的新明军来说就是最好的阵地,在沟壑顶部架起枪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赵铭道听着这些话,轻轻点头,但终究因为没有实地考察过,所以不会下决心,所以直接问道:第一步你准备怎么办?
曹化闻说道:拔点,卑职准备拔掉禁沟的十二连城防御体系,彻底占据麟趾塬,届时可破潼关城。
好吧,就这么办,前线就交由你了。赵铭道吩咐说道。
曹化闻连忙领命,而赵铭道离开了正堂,在简单收拾之后,他选择连夜返回西安城,关中的防御实际不在于黄河水师和所谓的潼关,战争从来都是实力的对比,现如今的赵铭道只有四万多可供支配的军队,分散在各省,他需要进一步的扩军,尤其是骑兵,而陕西并不缺好兵。最能打的绿营就是陕甘绿营,最能打的明军也是顺军,得陕西即得强军,而前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为扩军争取时间。
赵铭道因为事务太忙,没有亲自勘察战场,把战斗事宜交给了曹化闻,但济尔哈朗可没有这个资格,虽然作为清廷的辅政亲王,仅次于多尔衮的第二号人物,但现在的济尔哈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退避潼关,观察这支明军真正的实力。
济尔哈朗从潼关东门出,经过宽不过一丈许的五里暗门上了麟趾塬,这夹在黄土之中的道路实在陡峭难行,且年久失修,济尔哈朗只能下马步行上麟趾塬,而大部分随行士兵直接把马匹丢在了麟趾塬下,反正上面也难行。
虽然禁沟的十二连城有十七座大小堡垒,但有几座要么过于突前,要么在秦岭山脚下,距离潼关太远,济尔哈朗统统放弃了,只留下了十三座,其中两座在潼河西岸,两座在禁沟底部,其余在禁沟东岸,这原本是面向东部的布置,用烽燧控制上下禁沟的道路,从潼关出兵支援,前轻而后重,但如今敌人从西面来攻,禁沟西面的沟西关、石门关却显的过于突兀了,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
而在禁沟东面的寺角营,济尔哈朗还设立了大营,让喀喀木带兵守在这里,随时支援前线,但其麾下以绿营兵为主,而喀喀木听闻济尔哈朗亲至,立刻出来迎接,说起来他也算是倒霉,陇山一战大败,为了军心稳定,吴三桂、李国翰和孟乔芳都没有被处罚,而他却被降职罚银,成为了杀鸡儆猴之中的那只鸡。
寺角营也是十二连城中一个,位于麟趾塬的高点,在这里可以把麟趾塬一览无余,济尔哈朗也正因为这样才来到这里。喀喀木在汉军、绿营面前趾高气昂,在济尔哈朗面前却是没有一点架子,主动牵住了济尔哈朗的马匹,行了礼。
听说对面的明军有动静,本王来瞧瞧。济尔哈朗淡然说道,身为满清的亲王,言语举止很有威严,他径直进入了营地,看了一眼寺角营的烽燧,想要登上去,喀喀木连忙说道:王爷,这里面腌臜的很,极不好攀登,不如就在这里观战吧,这里地势高,也能看的清楚。
济尔哈朗走进烽燧的小门,只是看了一眼,也就退了出来,顺了喀喀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