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引蛇出洞(1 / 2)

大散关。

陈梓君、李果毅和杨凌围坐在一起,看着中间桌子上的地图,各自若有所思,陈梓君是从汉中来的,在得到消息后,他立刻前来,并且在来之前集结了汉中一带还能动用的军队,约么两千五百人来援,只不过军队来的晚,此刻还在路上。

李果毅原本就是赵铭道安排守大散关的将领,至于杨凌,他作为杨展的兄弟,负责转运物资,恰好从宝鸡回来,得到消息之后,留下来赞画军机。

陈大人,您不觉得很奇怪吗,既然六日之前平西藩就开始渡过渭水,为什么大散关和浮桥一点消息没有呢?吴三桂不可能被牵制或者拖延在了路上,他为什么不直接攻击浮桥?李果毅率先说道。

杨凌点点头,他说道:果毅说的很多,陈大人,这个消息是真还是假?清军都到了南岸了,还不来攻浮桥?我们在渭水北面有大营,渭水南边的只有辎重营,没有修筑什么像样的工事,驻守了不到两百兵,吴三桂哪怕派遣五百马步,突然袭击之下,至少也可以烧了浮桥和南岸辎重营呀。

陈梓君则是说道:这消息绝对是真的,只是对平西藩的骑兵规模不能确定而已。

见陈梓君如此说话,李果毅和杨凌都不再怀疑,而陈梓君继续说道:假设吴三桂骑兵主力在此,数日时间没有进攻浮桥,只有一种可能,他图谋的不是浮桥,至少不仅是浮桥!

怎么说?李果毅一瞬间警惕起来,认真讨教说道,在他看来,如果吴三桂图谋的不仅是浮桥,那么就有可能是大散关了,而这恰恰是他的职责所在。

果然如李果毅所想的那样,陈梓君说道:或许他要打大散关!

这不可能!杨凌立刻否决,话说出口了,有些后悔,毕竟陈梓君是大都督府长史,也是魏王心腹,如此指摘有些太不给面子了,杨凌说道:卑职的意思是,吴三桂想也白想,大散关是天险所在,我军占据地利,果毅麾下尚有精锐步营一,后备营二,这就是三千兵马,如此强军,吴三桂只凭骑兵如何敢觊觎大散关。

陈梓君说道:这正是吴三桂的阴谋所在!这厮未必知道大散关兵马多少,但肯定知道强攻难以成功,所以要引蛇出洞,等大散关守军到了平地,聚而歼之,大散关必破。若大散关破,平西藩沿着散关道长驱直入,可攻汉中,救其藩民。

到时候进可与关中清军夹击我主力于秦岭山下,退可沿着汉水进入湖广。

李果毅倒是觉得若真如陈梓君所料,吴三桂所谋非小,而且非常符合平西藩的利益,他问道:陈大人,可吴三桂如何引我出关呢,我身负守关之重任,未得魏王调遣,如何能动?

杨凌也是说道:是啊,果毅说的对啊,若是吴三桂引守关之军前出,当进攻浮桥才是,可现在却没有任何动静,足可见要么吴三桂渡渭水是假,要么只是一支偏师,难成气候。

陈梓君笑了:吴三桂虽然未知我军部署,但既然我军在渭水北岸立下大营,那么浮桥守备职责肯定是由渭水大营负责了。而浮桥南头守卫如此松懈,试想吴三桂若一击得破,浮桥被毁,大散关援军就没有必要出发了,若是一击而不毁,且不说渭水大营会渡河来守,这也太过浮夸了,几千骑兵打不过南岸那点守卫,岂不是要露馅吗?

哈哈,陈大人说的有意思,那岂不是咱们无懈可击?杨凌笑哈哈的说道。

不,大散关的命门在辎重队!李果毅说道,杨凌点头,因为他就是来押解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