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战况(2 / 2)

在思索之后,刘传兴命令受损最小的步营下山与山下河滩步营换防,节约弹药,以拖延为主。

随着五里坡固守成功和赵铭道所率主力在汧水河谷之中打开局面,甘肃绿营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在汧水河谷之外的战场,明军并不占据优势,主要是骑兵数量太少。

明军麾下主力骑兵都在白文选和冯双礼手中,各类骑兵加起来不下三千骑,理论上实力不弱,但是从一开始就表现不佳,喀喀木带领的满洲和汉军旗骑兵直扑了五里坡,与甘肃绿营夹击,倒也没有改变战局,但是吴三桂在郿县境内浮桥分兵,给亲将王屏藩一千骑,却是成为了一支骑兵。

平西藩素来豪富,吴三桂带骑兵出来,都是一人双马,又着意给了王屏藩一千匹备用马,紧随喀喀木而来,让明军骑兵斥候看做了三千骑兵,一下惊动了金陵河边的白文选部和渭水河大营的杨展部,两部都以为这支军队是某支来袭击渭水大营的清军,相互联络,杨展固守,白文选驰援,而王屏藩仅仅带兵晃了一圈,就把赵铭道麾下最后一支生力军,也是唯一的骑兵主力给勾引出来,自此再无奇兵效果。

既然已经藏不住,白文选索性率部向西运动,在距离五里坡不到十五里的贾村屯兵,牵制进攻五里坡的关中清军,这确实发挥了作用,导致喀喀木总是不敢派遣全部主力进攻五里坡,但喀喀木也知道,如果白文选真率部继续前进,他将会被全部牵制住,于是就耍了一招空城计。

喀喀木直接把王屏藩率领的一千骑兵撤下来,作为预备队,放置在战场之外,不让其露面,而白文选也随之中计了,因为他只抓到了满洲八旗和汉军旗的俘虏,审讯得到的消息是吴三桂麾下有六千精骑西来,至于这六千兵怎么用的,喀喀木的手下根本不知道。

实际上,连喀喀木本人都是在见到王屏藩只有一千骑兵的时候,才想到平西王吴三桂越过渭水,去攻打大散关去了。而白文选就把王屏藩那一支当成了平西藩主力,以为清军要给自己设伏,就再不敢前进,只能驻守贾村,只派少量骑兵袭扰。

可以说,吴三桂虚晃一枪,是把明军一方的将领全都耍了,只不过到底时运不在他这一边,当他渡过渭水之后,很快就被明军斥候发现了,只不过这部斥候并非来自大散关或者渭水大营,而是来自斜谷关。

当初四路北上的时候,艾能奇顺利占据斜谷关,但因为山路不能行,只留下五百士兵留守,余下全部前往了大散关。守将发现平西藩南渡之后,立刻向上奏报,一支向西报于大散关,而一支则沿斜谷道报汉中城大都督府。

结果却是,报于大散关的塘马没有抵达,一开始还以为是被平西藩截击杀掉了,一直到魏王大军安稳关中,剿灭土匪山贼时,才发现是塘马躲避清军,走山道,被山贼截杀了。幸运的是,报于汉中大都督府的塘马很顺利,而大都督府长史陈梓君也按照赵铭道定下的规矩,每日一次把汇总的消息报于大散关。

可这样导致的问题是,等大散关的守军得到平西藩数千骑渡过渭水的时候,已经是开战六日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