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总督大营的地图被取来,赵铭道一看,实在是感觉过于简陋了,好在他说的只是大略,倒也用不着多复杂的地图,借着这张简陋的地图解说起来。
你们可知道,山西已有姜瓖起义,三晋震动,陕北亦有王永强反正,占据十九个州县?赵铭道率先问道。
三人相互看看一脸懵逼,这些他们是一丁点都不知道,樊一蘅诧异问道:下官只是听说陕甘有回乱,规模不小。
已经被吴三桂、孟乔芳平定了。赵铭道随口说道,却是让樊一蘅和詹天颜心有余悸,二人定下北上甘肃的大计,就是认为甘肃有回乱,正好可以呼应,却不曾想清廷已经平定了,幸亏没有成行,若是按照计划北上,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实际上,正是如此,樊一蘅与詹天颜在原本历史上筹措的这些北伐甘肃,正好撞上了平西藩的主力,一触即溃,折损了上万人,让四川的明军再无主动进攻的能力。
赵铭道则是介绍道:如今山西大乱,吸引了满清的八旗一支主力,京城清廷中枢绝对抽调不出充足的兵力介入陕西的局势,而甘肃回乱刚刚平定,大量绿营在甘肃弹压,仅凭孟乔芳和西安八旗是无法平定王永强的,势必要汉中的平西藩与汉军右翼调动北上,如果汉中清军进入陕北,仅凭保宁一地的清军能阻挡我的大军吗?
万万不能!詹天颜直接说道,若论与四川清军李国英部作战,这里的人经验最丰富的就是詹天颜,詹天颜也是最了解李国英有多少实力的。
赵铭道自然知道这一点,主动问:詹大人,清廷伪四川巡抚李国英,实力如何?
烦请詹大人,为我们介绍一二。赵铭道温语请教。
詹天颜也不藏着掖着,索性把李国英的底细掀了底掉,李国英原本是左良玉手下的总兵官,当初跟着豪格南下进入四川,豪格撤走之后,留下一个四川巡抚外加五六个绿营镇守住四川占领的地盘,原本的巡抚是王遵坦,而李国英则是实力最强的成都总兵,但是豪格一走,四川武勋扩充地盘,纷纷北上,而王遵坦却病死了。
当时清廷主要战略进攻方向是湖广,还是想着打上云贵,擒杀永历,覆灭南明这种短平快的战术,所以对四川是一点都不舍得投入,王遵坦一死,就委任李国英代替成为了四川巡抚,而各地明军来攻,清廷是一个兵都不支持,任由李国英指挥。
李国英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撤,最后放弃了除却保宁的所有地盘,四川抚标和五个镇标就聚集在了保宁一地,就连粮食都要汉中方向支援。按理说,一个抚标外加五个镇标,弄出两万兵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李国英麾下连四千人都未必有。
原因就在于,四川被战乱祸害的实在太厉害了,清廷委任占据叙州的总兵驻扎了八个月,总共就征收了不到五十石的粮食,骡马牲口宰杀吃了,直饿的受不了,直接退到了保宁,而保宁的清军也是不好受,最惨的就是王遵坦留下的抚标。
这支北方来的军队在几次作战之后只剩下了一千三百多人,换了巡抚,登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粮饷不济,而且四川湿热,军中疫病横生,最终只有一百多人苟延残喘被李国英接管了。
保宁所为陕西防备四川来攻的门户,李国英这个四川巡抚的实力连个看门狗都不能算,顶多算是个腐朽的门栓罢了。
饶是如此,两年多来,四川明军仍然奈何李国英不得,若说四川的武勋凑出十万大军来那是小意思,可却是一盘散沙,此次重庆会盟,赵铭道只是邀请了有爵位的武勋和督抚大臣,就是来了三十多个,绝大部分都是盘踞地方鱼肉百姓,或者火并自己人,两年来只有詹天颜不断与保宁的李国英作战,就算是樊一蘅,也只能用甘肃的地盘来诱导几个武勋北伐,如此而已。
赵铭道在欧阳直那里已经知道李国英实力不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伙竟然是如此不堪一击,听完詹天颜的讲述,赵铭道笑了:如此说来,李国英不足为虑也。
魏王所言极是,川陕鞑军,最强的就是驻守汉中的吴三桂和汉军旗。樊一蘅支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