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北伐!逐鹿天下!(2 / 2)

赵铭道笑了笑,却是像对待战友一样轻拍妻子的肩膀,说道:等我回来。

他走出了府衙,骑上高头大马,前往城外,自隆武二年起兵以来,已经整整三年了,这三年来他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有了自己的地盘,强横的军队和可以信赖的官僚、军队系统,而现在,就是检验三年努力的时候。

虽然在十七世纪的下半夜,中华文明的经济和文化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富庶温热的江南地区,但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帝国的西部才是霸业的摇篮,自古以来,金角银边草肚皮,此战一旦成功,赵铭道就彻底拥有了大明帝国所有的西部领土。

几千年来,广袤而荒凉的黄土高原上不知走出了多少枭雄霸主,即便在大明一朝,来自三边的士兵也是整个大明朝最能打的,陕西被叫做大明的兵库,而赵铭道很快就要拥有他了。

而肥沃的四川盆地则是所有统治者统一的噩梦,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乱蜀先乱,即便赵铭道没有完全成功,也拥有偏安一方,三足鼎立的基础。

而中国的地形,三个阶梯,从高到低就是从西到动,陕甘、巴蜀和云贵,就是帝国的形胜之地,越黄河过太行,可横扫北方,出潼关,一望千里,尽是沃野之田。顺长江而下,湖广鱼米之乡,自广西顺珠江则可以直取珠三角,如果把传统汉地比作一颗河蚌,那么拥有了西部数省,就撬开了河蚌的壳子,北方大地,湖广江山、岭南之地,这些肥美的鲜肉就会完全暴露,历史上,这里走出了太多的征服者,而这一次,走出的讲师复仇者。

进可攻退可守,霸业之始,不败之地,就在此战了!

赵铭道的心是安稳的,在这之前,他无数次幻想过占据川陕后的有利,有些时候以至于夜不能寐,但是现在,他是冷静的,他从容的走向了校阅台,接受脚下多达四万士兵的欢呼,他们语言不通,肤色不通,但是此时却拥有共同的意志,那就是追随赵铭道,去光复,去征服,去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万胜,万胜!欢呼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喊出了对于统帅的信服,不管文人、官员、百姓如何评价魏王,在士兵们的眼里,魏王就是万胜的战神,是不败的统帅。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喊,声音汇聚成一片,直冲云霄,宛若龙卷风,席卷了至这片天地的每个角落。

士兵们,兄弟们!赵铭道张开双臂,看着眼前志同道合、同生共死的士兵,高声发表了演说:你们是我的士兵,是我的手足,我在这里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脸,有人自琼州起就追随我,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攀登陡峭的船尾楼,向洋夷刺出复仇的刀剑,我们在广州的水网稻田,顶风冒雨,对汉奸射出炽热的枪弹,我们千里转战,在川南的山谷之中,抗击凶残狡诈的鞑子兵,我们穿山越岭,解救被困的同袍兄弟,我们一起钻丛林,一起越江河,一起冲锋,携手并进。

有人为我挡住箭矢,有人死在我的身后,勇敢无畏,忠诚果决,把我扶持到现在的位置。我们一起面对朝廷的置疑,我们一起应付奸贼的诡计,人们怀疑我们,说我们是军阀,人们嘲笑我们,说我们是偏安,现在是时候证明我们了,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山呼海啸一般的大叫再次响起。

接受了欢呼,接受了所有人的支持,然后在大家安静之后忽然大笑:在重庆时,我见到了大明的官员,他们对百姓挥舞屠刀,面对外敌却畏畏缩缩,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敢抗清,他们告诉我,清虏剽悍,他们告诉我,鞑子凶狠!

我笑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你们与鞑子的战斗,燧发枪前都平等,野战炮口无英雄,鞑子,无论是真鞑子假鞑子,是满洲鞑子还是蒙古鞑子,都是爹生妈养的,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在他们眼里,鞑子不可战胜,在我们这里,鞑子不堪一击。

我赵铭道有幸见证过你们的勇气和武勋,所以我可以轻蔑的看向他们,而这一次却不需要亲眼得见,而是要向天下证明了,北伐,杀鞑子,复陕甘,逐鹿天下!

赵铭道的演讲又一次得到了士兵们的承认,士兵一遍一遍高呼着万胜,用刀剑敲打铠甲,用燧发枪敲击地面,有节奏的拍打与炽热的欢呼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这片天地唯一的声音,赵铭道站在那里,感受这一切,享受这一切,当他睁开眼,默默的看向天,喃喃说道:论苍茫天地,谁主沉浮,老天爷,现在你有答案了吧,不是京城那个毛没长齐的顺治小儿,也不是肇庆那个瑟瑟发抖的逃跑皇帝,是我,是赵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