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没有选择(1 / 2)

欧阳直如此说,当然是有把握的。现在对于李国英来说,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投降还是不投降,当然这个问题已经没有纠结的必要了,要是不想投降,当场就把欧阳直杀了,何故关在厢房里,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呢?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向谁投降,这场北伐的战争是魏王赵铭道主导的,但川西武勋参与其中,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争的事实。欧阳直是魏王的使者,但外面围城的军队却是川西武勋,话事人是川西北巡抚詹天颜。

投詹天颜还是赵铭道,对于李国英手下的武将们区别并不大,围城之下投降,得不到什么好条款,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保住军权罢了,无论是魏王还是川西武勋都不会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独立地盘,保宁一府都不够川西武勋分的,哪里还有地盘给这些投降武勋呢?寄人篱下是肯定的。

但是对于李国英本人来说,那区别可是大了,他是满清的巡抚,手下的巡抚标营也是清廷现在在四川最强的一支兵马,虽然满清的主要制度都是承袭明制,但在督抚任用上也有不同,即便是现在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要由文官出任督抚,不会给武将督抚之权,而满清则完全不同了,督抚是封疆大吏,除了李国英本人,满清的督抚全部是辽东旧人,汉军出身,譬如陕甘总督孟乔芳,那是辽东将领出身,李国英也是武将出身,他原本是左良玉麾下总兵。

一旦投降,李国英是按文官封赏还是按照武将封赏呢?在肯定不会分给地盘的情况下,若是按照文官来赏,李国英只能入阁,那是要被褫夺兵权的,别说他一个降将,单单是身上连个功名都没有,去了朝堂也就是当个木偶。

可是若按照武将来封赏,巡抚的名头没了,他就是一个拥有两千兵的军头,没有地盘的情况下,他麾下这几个总兵也是要鸟兽散,又是什么好前程?要知道,这两年他在四川和所有的四川武勋、文官都结下仇怨,尤其是和詹天颜,大战小战未曾停过,李国英兵马不强,若是再没有抱团的机会,无论是按照文官还是武将来封赏,那日子都是不好过,甚至有性命危险。

欧阳兄,你两次在我幕中为官,我李国英可有亏待于你?到了晚饭之后,李国英到了欧阳直被困的厢房,且见欧阳直盘腿在床上打坐,进来人也只是看了一眼,继续闭目养神,李国英索性不打哈哈,直接问道。

欧阳直睁开眼睛:你与我无仇怨,亦谈不上恩义,如是而已。

李国英又问:那你代表魏王来劝降,魏王的条款呢?

条款?魏王给你投降的机会就是最好的条款,如今魏王虽然主力已经进入汉中,但尚有后续军队抵达,原本北上的重炮营亦折返南下,等到三十门重炮环列于保宁城下,重炮齐发,焉能有你李国英投降的机会?欧阳直平声静气,眼睛却盯着李国英的双眸。

吾乃大清一省之尊,封疆之臣,麾下精锐数千,难道就只配得一保命吗?李国英高呼问道。

欧阳直哈哈一笑:是有如何,不论怎样,你都是瓮中之鳖了,也就是魏王愿意接纳你投降,城外川西北巡抚詹天颜及诸武勋,哪个不是你的仇敌,他们可都想着破城,夺你们兵马,抢你们家财呢,魏王愿意保你一家平安,已经是难得的恩赏!

你要想进一步,那就得看自己的表现!

什么?李国英皱眉出声。

欧阳直却是哈哈大笑,说道:李大人,你何必在这里假惺惺,你其实心里最清楚,就算是投降,也有不同的,你们全都答应投降,你也就是随风倒的草,可要是那几个总兵不愿意投降,偏你一人反正,那也算是不小的功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