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道很清楚,在农村,熟悉一条河流的肯定是渔民,但是清军占据的高台明显不是打鱼的地方,那里水浅而且还有不少芦苇,却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因此他才来寻找东阳镇的孩子们,进入镇子,那些光屁股的和光膀子的孩子中,谁干净,谁就是爱下河洗澡摸鱼的。
一切都如赵铭道所料,李狗儿对高台处地形非常熟悉,他专门找了一个耐心的参谋与李狗儿说话,毕竟这个孩子只能用水深到腰这种模糊的词汇来形容一些参数,参谋需要足够耐心,才能得到想要的讯息。
一个时辰的时间,赵铭道就大体知道了战场的具体水文条件,那个被清军占据的高台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大石头,石头周围全是浅水摊,生长着大量的芦苇等植物,因为李狗儿经常去那里抓找野鸭蛋,所以非常熟悉,而在距离大石头不到百米远的地方就是被叫做白沙子的地方,那是一片汧水之中的沙洲,这个时节涨水,所以被埋在水下,冬春季节是能露出来的,从岸上就只能走上去,而且这个时候也不过水深到膝盖,但是从大石头到白沙子之间却是深水区,还有漩涡,就算是渔船都不好过去。
显然,白沙子是可以利用的炮兵阵地,可以背后炮击清军的阵地,除了高台之外,就没有不能打到的地方,但是对于高台上的情况下,李狗儿就不知道了,但他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原本高台之下的浅滩和沙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怕是不下百亩,都是被清军割了,不知道是做薪柴还是什么。
高台上什么样,李狗儿不知道,但是阿加知道,更为精确的说是高台上的清军知道,在赵铭道连夜安排人涉水去白沙子,勘察地形准备修筑炮兵阵地的时候,清军也发现了这里的动静,吸引了其注意力,甚至于半夜里朝此射箭打枪,趁着这个空档,阿加带人泅渡过河神不知鬼不觉的抓了几个俘虏回来。
抓俘虏不难,可清军俘虏都是甘陕本地人,多半不会游泳,又被绑着,等把抓的七个人弄上岸的时候,就成了一个俘虏和六具尸体,但两张嘴也可以把高台上的情形说通透了。
大部分清军都驻扎在高台上,粮仓、火药和帐篷都是如此,因为咱们来的快,清军在东阳镇没有获得太多的柴火,水边能烧的只有芦苇,清军把芦苇割来,就搭在帐篷上,这样可以抵挡白日间的太阳,又可以晾晒干作为薪柴,咱们从下面看不到,上面几乎就成了芦苇荡。阿加把从俘虏口中审讯得到的消息告知了赵铭道。
赵铭道问:你确定,清军把不下百亩的芦苇全都弄上了高台?你可有交叉审讯,印证情报。
阿加说道:王爷,没办法交叉审讯,对比印证,卑职抓了七个人回来,可是大部分都不会水,淹死在了汧水河里,只一个把总活下来了,要说粮仓火药的,卑职还没办法确定,但芦苇全在高台上可以确定,昨晚攀上了高台,上面全都是一个个的垛子,就像云南秋收后堆在屋后的稻草堆一样,只不过不是芦苇垛,内里是帐篷,是清军白日乘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