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打傻清军(1 / 2)

见平西王如此说话,一干平西藩的将领全都喜笑颜开,这群人早就知道吴三桂的心思,纵然全军将领都以为还是和明军打一打为好,但打是为了打胜,无论胜败,保存平西藩的实力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吴三桂说出自保的话,大家都是欢喜。

王爷,现如今该如何进军?吴三桂麾下大将高得节问道。

吴三桂反问:高将军,依你之见呢?

高得节说道:喀喀木此人虽然鲁莽少智慧,但也不是傻子,他抢了佯攻五里坡的活计,让咱们去打渡口,就是让咱们勾引明军伏兵,牵引其主力,而在五里坡往西,渭水与陇山、汧山相交,地形狭窄,不利于军队转圜,若此番进军,恐难有建功,若无建功,则于大局无利,满盘皆输。

高得节的分析得到了很多人的点头认可,说白了,无论是喀喀木还是平西藩,对短时间内打破五里坡的封锁都没有把握,通过袭击明军渡口勾出其伏兵,在平坦之中击败是必然的,可如今就难以自保实力,可若一味的自保,导致甘肃绿营被全歼的话,那就坏了大局,对平西藩也是不利的。

吴三桂却不慌不忙,而是问向另一位将领:王屏藩,本王让你做的事你可做好了?

王屏藩说道:王爷放心,一切都是安排妥当的,郿县宋之心一听是王爷差遣,立刻着人去办,而末将亲自盯着完成的,还留了不少人看护浮桥,随时取用。

原是用作不时之需的,现在看来,不得不用其先声夺人了!吴三桂似乎有遗憾的说道,他与王屏藩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大家云山雾罩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吴三桂似乎很喜欢这种神秘的感觉,他扬起马鞭,指着那面说道:郿县知县宋之心当年被顺贼俘虏,残酷虐待,是本王救他一命,保举他知县之位,此番西来,本王早已命其把境内阳平镇的浮桥加固,以便军用,现如今已经准备妥当了。

高得节立刻明白过来其中用意,大赞吴三桂做事实在周全,此番西来就是为了接应甘肃绿营,虽然现在的局面比原本预料的要坏很多,但是吴三桂却是早早做了战败的打算,加固阳平镇的浮桥就是如此,一旦在宝鸡一带作战失败,平西藩就可以沿渭水东退,到了阳平镇后就可以用浮桥渡河,摆脱可能的追击,实在是最稳当不过的一招暗棋了。

王爷真是思虑周全,现如今可以从阳平镇渡过渭水,从南岸袭击明军,纵然明军有伏兵,也不可能部署在南岸,我军必胜呀。高得节称赞说道。

高将军所言正是本王的心意。吴三桂夸赞了几句,又转身对王屏藩吩咐道:给你一千骑兵,另多一千备马,前往五里坡协助喀喀木,既然要做就要做的全面,无论胜败,都不许旁人说出不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