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道对此还真的不是很了解,他穿越以来,只是感受到了大明航海与造船之于西方的落后,这也难怪,西方造船是要横穿大洋,航行万里去地球的另一头的,而大明造船,哪怕是造下南洋的海船,要求也不过是下南洋一趟回来,连船带货全卖了,而且都是沿着海岸线走,连穿越南海去马尼拉的需求都没有。
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那么每年要把百万石计数的大米运到马六甲、北大年交易的爪哇等小国家,造出几百吨排水量的商船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而且海述祖已经证明了一点,今年三月份他就从南洋返回,去年带去的货物所得到的部分利润在北大年定了第一批粮食,而这批粮食四月就到了琼州,直接把春荒粮涨价的势头压下去了。
好吧,海大人,我常常对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去了南洋一趟,阿义是在北大年长大的,所以你们比我有发言权,你们二人觉得可行,那我没有意见,可以这样做。赵铭道最后说道。
海述祖说:国公爷,关键是启动资金。
赵铭道微微点头,明白这一点,商人是激进的,但贸易局不是海述祖的私产,无论海述祖和成义都不可能拿粤西一百七十万百姓的生命去冒险,所以进口粮食换取推广经济作物的计划一定要保证粮食储存有一定程度,当然,今年的夏秋粮食下来后,粤西会有一部分存粮,但这部分显然不能支持海述祖的野心,他恨不得明年就让粤西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经济作物。
但这是赵铭道不能接受的,他心里大体计算了一下手头的资金,说道:二十万两,海大人,我可以给你二十万两。
魏国公,这样的话。海述祖显然不满意这个数字。
赵铭道说:我手里的钱不只这个数,我也知道,你提议的也是赚钱的买卖,但是海大人,马上要打仗了,打大仗,军费可是不能动。
海述祖听了这话,除了举手投降没有任何办法,在魏国公的体系里,一切的行为都是服从于战争。
待海述祖退下后,赵铭道对陈上说道:上川,仓储的事你要想方设法的办好,既然粮食是从海外来的,参与计划的土地靠近水运便利的港口和河流为上,有多少粮食办多少事。
陈上川问道:粤西需要为接下来的战争筹措粮食吗?
赵铭道只是给了肯定的回答不需要,但是没有给任何的解释,而不需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下一步扩张的方向是川黔,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就算现在李成栋反正,西江可用,但仍旧不如直接从云南调拨粮食方便。
而成义则是问道:现在朝局如此,粤西该如何应对?
发展,有钱有粮有精兵比什么都有用。赵铭道认真回答道。
成义笑了:那是当然,但我说的是军事战略。
赵铭道说:准备战争吧,残酷的战争!协助彦迪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然后在高州、雷州一带修筑堡垒线。
粤西三位主要的文武官员都是震惊了,成义说:即便是现在,您依旧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