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楚雄。
楚雄知府路康急匆匆来的府衙,看到师爷,低声问道:怎么样,李将军昨日可有什么动向?
没什么特殊的,就是去了城外两处勋庄看了看,回城后又转了转街道,米粮店、杂货铺子等都去了,昨晚就宿在了客栈里,没有进咱们准备的馆舍,他身边还是那十几个亲兵,也不见有什么不法的举措,就是今天派人来,说中午要到府衙来,还要您把六房的典史书办及有名有姓的胥吏都叫来。师爷低声说道。
路康微微点头,他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却是杨畏知当知府时候的幕官,有个举人身份,杨畏知被沐天波推为巡抚的时候,顺道提拔了他当知府,原以为黔国公府破坏了,自己这个知府保不住,没曾想,王应雄派来的知府还未上任,杨畏知又成了巡抚,坚持让自己做知府,而那位素未谋面,也未曾孝敬过的魏国公也承认了,而这一次,路康收到消息,说魏国公义子要来楚雄有大事要办,但杨畏知也不知道什么大事,只是让他小心应对,一切听从李果毅的吩咐就是了。
你是说,把胥吏都叫来,对吗?路康确定了一遍。
是!李将军的亲兵是这么说的。师爷回答道。路康呵呵一笑:去,派人把人都叫府衙来,就说朝廷欠胥吏们的俸禄今日发了。
哎呦,这话可不能说呀,到时候拿不出来,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事端,又要起风波了,怕不是明天要闹翻天吗。师爷提醒道。
路康冷冷一笑:明天,他们也得有明天才行!
县衙大堂前的甬道两侧是六房,也就是衙门内的职能机构,与主官的幕僚一起形成了县衙的主要机构,在朝廷里有六部,一省之中有六科,而在府、州、县则有六房,与上面层级的官僚机构对接,一般来说,吏、户、礼三房在大堂东侧,兵、刑、工三房在右,一般来说,一房也就两三人,合计不过二十,但除却他们之外,路康把仓吏、捕头、狱吏以及税吏等六房之外或外派的胥吏也都叫了回来,到了中午时,县衙大堂前就站了近百人,可以说,在楚雄,这些人就是朝廷了。
大明朝刚建立的时候,胥吏都是从良民之中选拔的,但到了中后期,捐纳成为了主流,而一些科举不顺的低层次文人也会进入其中,所以这些人多是地方上的富户和豪强,而他们也多和士绅通过投献、联姻或者师生、同族等关系勾连起来。
哟呵,都来了呀,我还以为大家伙看不上那点俸禄呢?户房典史冯四海走进了衙门,看着一大堆人,笑哈哈的说道。
胥吏的俸禄根本没有人当回事,一个月才给八斗米,倒是可以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根本没有人把这些当回事,大家如此追逐胥吏的职差,就是靠着各种手段吃拿卡要,而冯四海是楚雄一带的有名的士绅冯家的远支,自其祖父起就担任楚雄六房的胥吏,兜兜转转这些年,在胥吏之中很有威望,因此他一进门,既能打趣大家,又可以得到许多人的逢迎。
几个人说了一会话,一个狱吏问道:冯爷,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怎么魏国公开始给咱们发俸了,得到消息,我可是把手头的活计全放下了。
谁也不把俸禄当回事,但既然朝廷开始发俸了,意味着魏国公承认了大家的地位,但说明大家伙之前闹事闹对了,也闹的魏国公受不住。冯四海坐在廊下,盘起二郎腿,大喇喇的说道:还不是咱们和乡里的老爷们一起的功劳,魏国公怎么了,两百多年的黔国公不也和咱们一起管着云南么,他们吃肉,咱们跟着啃骨头,多少年了,来了个魏国公就变天了,不能够!
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可是听说了,魏国公和巡抚杨畏知大人向朝廷请了恩赏,明年还要开恩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