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绍武(1 / 2)

绍武行在是原来的广东都司衙门,规模不大,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天刚蒙蒙亮,绍武皇帝起了床,便在奴婢服侍下换上常朝冠服,四个宫女上下收拾着,绍武看了一眼身边温良,淡淡说道:温大伴,这冠服倒也合身。

温良欠了欠身子,先是说了句皇爷圣明,继而又说:奴婢让尚衣局的人去做,人手却是被旁人占住了,还是奴婢到宫外,找到了从福州来的老人儿做的,手艺粗陋了些,皇爷不嫌弃就是奴婢们的造化了。

绍武知道这是温良在告状,这个小朝廷成立完全仰赖广州本地官绅的支持,因此一切资源也就被士大夫垄断,广州府城不少的官衙,偏偏给了这都司衙门做行在,就是瞧准了广东世袭军职都倒向了永历一方,留下好衙门给自己用,而冠服也是如此,朝廷成立的时候,举朝上下的服饰不少是抢的戏班子的,如今官员们的朝服都要霸占尚衣局的人去做,反倒是皇帝的冠服要请外人来做。

温大伴暂且安心,咱们日后有的是时间和他们斗,不会永远让你受气吃屈的。绍武安慰了几句太监,便去了正殿,入殿之后绕到后面,先是焚香拜天,默默祝祷,这仪式进行了许久,绍武也是不嫌烦。

实际他原本是不信这些的,当上皇帝后,进香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单单就是与永历朝廷决胜的三水之战的时候他进香祈愿,结果绍武大胜,他才相信上天是保佑自己的,如此日复一日,日渐虔诚。

一直到仪式完毕,绍武到了正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御案上摆了一些奏折,绍武拿起来看了看,眉头很快皱起,除了要兵的就是要饷的,绍武推到一边,怒道:这些阁臣,难道就不能为朕分忧吗?

温良捡起地上的奏折,说道:皇爷,您宽心就是,阁臣送上来也就是让您知道他们是公中体国的,这些折子您不管,他们也得处理才是。

一边收拾着,一边说,温良悄悄把一封奏折从袖子里拿出来放在了最上面,绍武也没有发现,拿起来一看,是一份由内阁进呈请旨的名单,上面开列了四十多个名字,全都是要授予这样那样官职的,选授(初次当官)的不多,几乎全是迁授(升官)的,绍武看了更是生气,虽说按照大明朝的正常程序,这些由内阁和吏部已经确认的名单,皇帝只需写个可字即可,顶多就是划掉一两个名字显示存在,但绍武觉得名单也太儿戏了。

名单中太多熟悉的名字了,有些人一个月可能出现了四五次,这显然不是正常的晋升。

绍武想起了几个人,那洪朝钟靠着眼前这一招,十天就升了三次官,成了国子监祭酒,那杨明兢就是一介草民,谎称在潮汕富有乡望,可聚兵十万,骗走了潮惠巡抚一职,简直就是斯文扫地,全无纲纪。

这已经不是可以用结党营私来形容了,绍武思略一阵,叹息说道:难道我大明江山真的要毁于这些奸贼之手吗,先皇所言不差,文臣个个皆可杀!

皇爷说文臣不是,奴婢倒是听说了个忠心的武将。温良凑趣说。

谁?绍武警醒的问。

温良说:前些日子,首辅大人不是说给永历伪朝官员升官,以分其力么,那琼府新任的海防游击也是得到了皇爷的恩赏,听说这赵游击接到勤王命令后一点也不含糊,率领所部精锐陆师水师上千人一路东来,已经到了珠江口。

竟有如此忠臣,为何无人为朕引见呢?绍武顿时来了兴致。

奴婢觉着,若是这等忠臣进了广州城,怕是阁臣们的日子不好过咯。温良不咸不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