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买官(1 / 2)

哦,你说的是土贼黄德华和黎酋符万冈作乱临高,吴偕与符元豪为祸定安县的事吧,这要从两年前说起了身为琼州士大夫的林同文对本地发生的民乱自然知之甚多。

琼州府作为汉黎杂居所在,两族自古就是斗争不断,黎民暴乱反抗朝廷时有发生,即便只算朱明一朝大规模的暴乱就有三十多次,因此林同文这类本地士绅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在两年前,也就是崇祯十七年起,琼州府的临高和定安境内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乱,而且都是汉人与黎峒勾结合股。

其实如此频繁的暴动究其原因就在于朝廷的苛捐杂税,崇祯朝的三饷就不必说了,这是引发崇祯十七年两次大暴乱的直接诱因,而之所以民乱一直没有平复,是因为朝廷的苛政在这两年愈演愈烈,隆武皇帝为了筹措军饷,在广东已经把税征到了隆武四年去了,而在今年又在广东一省加征了盐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赵铭道听到黄德华与符万冈攻破临高,火烧县衙杀死官员,这倒是他没想到的,于是问:林兄,区区土贼就这么猖獗,琼州官兵去哪里了?

要说我琼州府,兵马理应不少,太祖设立海南卫,一共十一个千户所,该有兵卒一万五,而成祖时又重建蒙元时的黎兵,以土舍(海南黎族武职土官称呼)统辖,该有黎兵三千余,另设二十三处巡检司,每司弓兵一百人,合计两千三,嘉靖朝,为备倭和防黎,又在琼州设立琼崖参将,领扬威前后左右四营,每营兵马在三百到五百之间,合计一千五百余,这些兵马加起来过两万,但一切都在纸面上,到如今,能拿出手的已无寥寥,卫所破败,军户逃离,所余不过三分之一,巡检司更是十不存一,每司有十余弓兵就算不错了,琼崖参将手下精兵为抗御鞑子入侵,已被两广总督调往岭北大半。

至于土舍黎兵,唉,又是朝廷乱政所致,神宗皇帝曾革土舍用粮长,欲夺黎酋兵权,但屡革屡复,不仅难以成行,反而造成土舍离心离德说起琼州兵役,林同文深为惋惜,痛苦难当,而赵铭道早料到如此,但不曾想会这么破败,只不过这却是他想要的局面,若非如此,如何引出自己的计划呢。

林兄,如今土贼祸乱琼州,如火如炽,而琼山为府治所在,最为富庶,说不定哪日被土贼觊觎,为保家业,林兄何不联合士绅,推举德高望重之人建立民团,保卫家乡呢?赵铭道建议道。

林同文闻言一愣,继而大笑,笑过之后又是摇头,说:赵兄,你我是生死朋友,同文就不藏掖了,赵兄这么说是为了自己能从军掌兵,做个乱世枭雄吧。

赵铭道一时脸色极为难看,想不到竟然被林同文一下看破心思,林同文所言不虚,赵铭道就是这么想的,他已决定留下参与抗清大业,虽说生逢乱世,两广不日也会沦陷,但朱明作为天下正统却仍旧是事实,不然明末各势力也不会都扛朱明旗帜了,寻求曹君辅帮助是这样,造反目的也是招抚进入大明体制,而民团虽说不是什么经制之师,但也是乡贤聚拢,大义名分还是有的。

但赵铭道虽说有了户口,却没有出身,若似林同文这样有个举人身份,何愁不能在这乱世一展拳脚呢,但赵铭道没有,而身为外乡人,他甚至觉得拉杆子造反成功率从也不高,而成立民团,与林同文这位地方士绅结成同盟,掌握一支武装力量,有兵有钱有名分必能有一番作为,这也是赵铭道一夜苦思得来的计划。

林兄,我赵铭道虽有私心,但所为绝不只为一人之痛快。赵铭道横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