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缙绅(2 / 2)

梁思安却只是冷淡的点点头,说道:诸位说的好哇,那民乱与咱们息息相关,大家不可不出手相助,老夫托个大,出纹银四百两,列为也出一些,好为洪大人解忧。

众人知道,洪天擢如此低姿态,不出钱是不可能了,但梁思安只出四百两,算是定了个基调,也就纷纷慷慨解囊,提笔在本子上写下认捐数额,多的二三百,少的五十八十,而嘴上却是一点不含糊,纷纷说自己的苦楚,有人说收成不好,有人说民贼扰乱乡田,也有人说佃农逃亡过多,总之,表现的都是从牙缝了挤出来的。

最后梁思安把认捐的单子交给了洪天擢,还关怀道:一切都仰仗洪大人了,老夫替琼州数十万百姓,谢大人恩德。

而洪天擢脸色则极为难看,略略算起来,一众士绅认捐才不过四千两,距离安顿二贼所需万两银钱缺口还差许多。但也只能如此,他虽为参政,分守琼崖,但也不敢得罪众人。

待到下午,人群散去,洪天擢正要休息,仆人来报:老爷,琼山举人林同文求见。

不见不见,就说老爷休息了。洪天擢吃了一肚子火,听到举人两个字就怒了。

仆人低声说:他说想为老爷献策,解决军资紧缺的事。

哦,还有这等事,还不让他进来!洪天擢如今就为钱的事烦恼,听说林同文有办法,登时换了颜色。

不多时,林同文走了进来,待奉茶的婢女出去,他就拿出了一张二百两银子的银票放在了桌子上,洪天擢看了一眼,问:贤侄这是何意?

林同文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等有功名在身的,您知道的,小侄早有报国之心,可小侄在琼山人微言轻,又是后学末进,所以席间认捐的时候,不敢出头。现在只有小侄与老大人二人,为琼山百姓,小侄当再尽些力。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话实乃至理名言!贤侄拳拳报国之心,实在令老夫动容。洪天擢赞赏道。

报国不报国的,洪天擢摸不准,但洪天擢知道,林同文是真的有心,当初二贼攻陷临高县城,杀死官员,林同文就找到洪天擢,想要补上这个缺,拿出了一千五百两,当时洪天擢抚恤阵亡士兵,急需银钱,连大明朝不得在本府为官的忌讳都抛诸脑后,也就答应了,可他到底没有丁魁楚快,那位两广总督可是个将吏以贿为进退的家伙,在洪天擢之前,就把临高县令三千两卖给了一个广州举人,这事才作罢了。

也正是因为在洪天擢这里没有门路,想要有所作为的林同文带银子去了福建,才引出后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