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炮车和牵引车还有四轮弹药车,也是两大两小两个轮子,可以拆解,用于盛放弹药和人员。
赵铭道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功能,而何良焘则很快意识到这与澳门的葡萄牙富贵人士乘坐的四轮马车颇为类似,只不过更坚固轻便和紧凑。
这炮倒是简单,只需要铸造时缩短一下炮管就行,如果您对分量很重视的话,建议用铜炮,铸造成功率也高,这炮车的用途我心中了然,只是从未制造过,须得花费些时日好好试制一番,倒也没有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但也不是一时能拿出来的,不知千户大人何时用,又肯出多少银子呢?何良焘问。
赵铭道说:这新式火炮得两个月内完成铸造,但是晚辈也不强求。这样吧,晚辈提一个最低要求,炮车和火炮必须能结合,用骡马拖拽使用,投入战斗,火炮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试射,火炮所需的实心炮弹、大霰弹和小霰弹都要铸造和包装完毕,如何?
如果是这样就更简单的,说实话,大不了把一些轻炮锯短了安在炮车上,有什么难的。何良焘笑着说。
见他有信心,赵铭道稍稍放心下来,说道:至于价格,这新火炮我订购六门,就按照六磅炮的价格来算,炮车另算,另外的火炮我希望看你们卜加劳的库存,若有合用的,直接取走。
从赵铭道的反应来看,何良焘就知道他是懂这类火器的,像是当年葡萄牙商人把从水里捞起来的英国旧炮翻修了,三千两一门的价格卖给大明朝廷这种事,是不能再干了。于是何良焘索性拿出十足的诚意与赵铭道谈判,讨论了每一门火炮的价格。
何先生,卜加劳既然能铸炮,也该生产火枪吧,不知价格和产量如何?在达成初步合作后,赵铭道问。
何良焘笑了笑:卜加劳以铸炮为主,平日也生产一些铜钟等铜铁器具,若说制造火枪也是以制造精良的燧发枪为主,产量不高,价格却不菲,千户大人若要为军中采购,那就不太合适了。
可是晚辈听说,耶稣会士为大明组建费雷拉营,已经收购了市面上大部分的火枪,晚辈想要再买一些,不知何先生能不能帮忙筹划一下。赵铭道问,实际上不仅市面上现存的火器被采买的差不多,连几个生产火枪的作坊也订单排满了。
何良焘问:千户大人如此大规模采购军械,当真是为了打鞑子?
不打鞑子,我买来造反么,还是用来打猎?赵铭道已经懒得和他解释了。
何良焘咬咬牙:也罢,小人就为大人献上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