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刘汉兴率军助曹操呢?原来落了这么天大的便宜!
主公已经亲率十万兵马攻打庐江,攻克庐江不在话下。
子义,届时庐江被破,你该何去何从?你投刘汉兴,实属不智啊。
莫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他,弃暗投明。
到时候我在主公面前,为你作证,太史将军深明大义,身在敌营,忍辱负重。
为主公大业甘做卧底,骗去刘汉兴信任,只为迎接主公大军扫平庐江九江二郡,岂不美哉?
凌操想了许久,忽然,一副痛心疾首,言辞犀利道。
他在这时,还心系孙策,坚信庐江必下,还想要策反太史慈。
期待太史慈能回心转意,复叛刘枫,在他眼里,太史慈这样叛主之人,有一就有二。
凌将军,数月不见,你口舌还是一如既往的厉害。
背主之事,乃吾太史慈一生之耻,吾不愿辩解什么,做了就做了。
但此事,可一不可再,吾虽做下此等小人之举,但却不是反复小人。
如果,你这样认为我的为人,就是看轻我太史慈了。
等你以后见了吾主,就会知道了,有些时候,真一言难尽呐!
哼,见了又能如何?他还能说降我不曾?
呵呵,也就你太史慈心怀不轨小人,才会被说降!
我凌操铮铮铁骨,可杀,而不可降也!
更何况,庐江在主公大军进攻下,摇摇欲坠,必不可守!
到时候,他也只能如败家之犬,灰溜溜逃到九江!
凌操满脸不屑,鄙夷道。
说再多,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能改变什么,你也不会相信的。
不管你信不信,说实话,错过了上一次,别说十万兵马来。
就算再多一点,也很难拿下庐江,这一切都在军师预料之中。
庐江崛起势不可挡,时间越久,庐江将会越强。
吴侯这一战,恐怕也是唯一一次的机会了,若还拿不下庐江。
此战,一旦损兵折将太多,反而有可能江东不保呐。
哎,算了,我也不在江东了,多说无益。
太史慈想了想叹息一声。
只要有刘晔在庐江,庐江不可能被攻破。
上一次,他们攻打庐江,若是刘勋听信了刘晔的谏言,他们一点机会也没有。
更何况,这一次,刘枫看似出城助曹操,实则何尝不是诱敌之策?
报,太史将军,求救信和军师锦囊!
无妨,说就行了!
临湖县令求援,吕范和徐逸率两万大军,东击攻居巢,居巢舒县皆破。
临湖岌岌可危,还请将军火速出兵救援!
这是军师锦囊,有军师定计!
接过锦囊,太史慈打开一看:太史将军,见到此锦囊时,不出意外,江东攻不下庐江,应该东进了。
周瑜曾为居巢长,居巢死必不可守,舒县有周家,不可信。
吾思量再三,临湖县令焦仲卿,可信之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凭锦囊求援,见此锦囊,火速进兵。
只需将军保住临湖和襄安,待孙策退兵,居巢和舒县自会兵解。
哈哈哈,我就说
凌操听到士卒急报,欣喜无比,仿佛江东胜利了一样。
然而,当太史慈一点不避讳他,打开锦囊妙计。
他看到上面的字,笑容消失了,脸僵住了,如同被扼住了咽喉。
天哪,天下还有这样恐怖的人?
恐惧。
前所未有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