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母知道刘秀的难处,在这种形势下,他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说辞。
最无奈的是,刘秀不方便直接劝说大家留下来,那样的话等于是在下命令,让大家陪着他去玩命,弄不好是会引起大家反感的,甚至会让大家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
然而她想了想,一时也无对策。
她低声道:我只能告诉你,绝不能就这么回京城去。
刘秀叹道: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大家留下来吗?
我对你们大家的情况不清楚,根本不知道从何劝起。
那倒也是。我一旦回到刘玄身边,恐怕再没有机会出来了,所以我宁可死在这里,也不能动回京城的念头,然而我实在不好开口强留大家,只能装糊涂不作声。
吕母苦笑摇头,她也为刘秀的处境感到叹惜。
老天爷咋就这么爱为难聪明人,为难好人呢?好人想做点事真难。
就在刘秀愁苦不堪的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他走到众人中央,慷慨陈词。
你们讨论得都不对。
此人正是和成太守邳彤。堂内一下子静了下去。
刘秀当真惊喜万分,然而他一脸平静,没有把情绪表露出来。
众人见刘秀没有动静,便也不敢妄言,毕竟人家是一个郡的太守。
邳彤已经豁出去了,谁的面子都不给,直接面朝刘秀讲道理。
因王莽无道,天下的官吏和民众都歌咏、思念汉朝很久了,所以刘玄一称尊号便得到了天下人的响应,大家无不夹道欢迎,只要有一人替汉室举戟高呼,千里之外的将领立刻献城投降。自上古以来,也没有感物动民到如此程度的。
再说那个算命先生王郎,他只是假冒刘子舆之名,并借着当前的大势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就把燕赵之地都闹翻了天;而明公你有两个郡的兵力,如果好好利用是能得到很多人响应的,到时候还有什么城池打不下?还有什么敌人打不败?
今天放弃这里而跑回京城去,岂不白白丢失了河北?这一定会惊动三辅,且有损你的威名,绝不是一个好计策啊。假如明公你没有打回来的意图,虽有信都之兵也很难送你回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既然不在这了,人家不可能放着自己的父母不管,放着故乡的城池不顾,而千里迢迢地送你,他们肯定在半路就跑光了。
刘秀听到这里,心中简直乐开了花,这正是他所需要的说辞啊。
人家邳彤先鼓励大家,说留下来还有希望,王郎是可以打败的。
最后几句才是重点,因为根本就回不去啊,信都的兵在护送途中就会逃散。
既然回不去,那只有留下来一途,这时候刘秀也好开口相劝了。
刘秀离开席位,快步走到邳彤身前,朝他深深一揖。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应该好好感谢你才是。
又激动地望着众人道:太守的话说得很对啊,我们应该听从他的建议。
这一下,谁都没话说了,因为邳彤所讲,确实很有道理,也给了大家希望。
刘秀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既然确定了要留下来,那咱们接着往下聊,看看怎么应对河北的局势。
四下静了一会,没人搭话,因为大家觉得这几乎是一个死局啊。
河北的敌人实在太强大了,敌我力量悬殊。
刘秀忽道: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来提个建议,城头子路和力子都这两支流民军不是早就向我们的朝廷投降了吗?他们眼下就在信都的东边,不如联合他们。
不可。任光吓得拍案而起,那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怎能与他们为伍?他们只是名义上投降了朝廷,实际上完全不受控制,我们过去就等于入了贼窝。
但是我们的兵马太少,怎么办啊?
任光苦思冥想一阵,忽然心中一动,喜道:可招募奔命兵。
俗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咱们在招兵的时候就说好,让他们攻打各县,要是有不投降的,打下城池后可肆意抢掠。人大多都是贪恋财物的,兵一定能招到。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点头。
是个好办法。
可以试试。
何为奔命兵?朝廷让郡国举荐猛士,给他们下发俸禄,一旦遇到紧急战事,就让这些猛士听命于朝廷,奔赴战场。这本来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行为,先给人恩惠,再让人卖命;刘秀他们现在的情况是临雨绸缪,临阵需要兵马了,才想到招募。
临阵招募也就罢了,他们一时半会还拿不出什么钱财。
只能先给人家画个饼,用抢掠城池诱惑。
刘秀叹道:虽然有失仁义,那也是迫不得已了,就这么办罢。
吕母忽然开口了:现在大谋已定,我来说几句闲话。
刘秀欣然道:母亲有什么建议,尽管说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