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昆阳之战(七)(1 / 2)

天玄地黄录 水木熊 1521 字 2020-09-04

昆阳城下,到处都是奔走的人影,密密麻麻的官兵已将城池围了数十层。

站在昆阳城头往四周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官兵的营帐。

十余丈宽的护城河已成红色,沉积的尸体随处可见,此仗自一开始就十分惨烈。

官兵的伤亡很大,他们需要冒着城墙上的箭矢和巨石,冲过护城河上的悬桥之后才能靠近城墙,他们也尝试过直接从水里游过去,但是那样的话,往往会成为活靶。

王凤、王常等将领在城墙上督战,见到敌人上了城墙,就亲自杀过去。

昆阳城内士气高涨,从将领到士卒,他们个个兴奋而疯狂。

鸣金声响起,进行这一轮攻城战的官兵已伤亡过半,不得不退了回去。

城头上一阵欢呼,有人还朝着退走的官兵吹口哨。

敌人又被我们打跑了。

三将军说得没错,只要咱们作战勇猛,真的可以叱咤昆阳。

敌人多又能如何?还不是被我们打得跟些落水狗一样。

哈哈

城外的大营前,有一座气派的将台,上面坐了许多人,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个个都是官兵中的重要人物,其中大司空王邑是眼前这数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这王邑是王莽亲叔叔的儿子,王莽对他最是信任。

他在表面上虽然只是个大司空,实际上的权力却大到可以管任何事情。

同为三公的大司马和大司徒都得听他王邑的。

这一次,大司徒王寻也来了昆阳,他本来带了十万兵马在镇守洛阳,准备找机会与赤眉军大战的,因为王莽的一道旨意,他成了王邑的副将,被调往南方来了。

南阳这边已经立皇帝了,王莽寝食难安,他想尽快把南阳的汉军消灭。

王寻虽然也姓王,但他不是王莽的同族人,因为辅佐王莽掌权称帝有功,逐渐爬上大司徒位置的。在王莽的眼中,王寻就是个外人,根本不能和王邑相提并论,不但不能过于宠信,还得防着点。

王寻很清楚这一点,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他对王邑和王莽总是言听计从。

所以只要有王邑在,王寻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眼见自己的人马再次无功而返,王邑的脸色十分难看,起身往将台下走去。

王寻连忙陪了过去,露出一个笑脸。

大司空万金之躯,不可过于靠前啊,小心从昆阳城射出来的流失。

王邑一言不发,静静地瞧着昆阳城发呆。

严尤走到王邑身旁,试探着道:大司空,昆阳城小而坚固,不好打下来。

眼见王邑没有怪他多嘴,他便继续陈述自己的想法。

与其把精力放在这么一个无碍大局的小城上,不如直接把大军开到宛城去,汉军的主力都在围攻宛城,只要我们把宛城那里的汉军消灭了,昆阳城将不攻自破。

王邑忽然一阵大笑,他回过头来,瞧着严尤道:你说得很对。

严尤心中一喜,难得大司空听得进别人的建议。

然而王邑接着又说了:但是我不能这么做。

严尤登时有些懵。

王邑露出一个戏谑的笑容。

十多年前,翟义造反,我在圉城把他打得大败,然而就因为翟义孤身逃了出去,陛下觉得有失朝廷的威严,对我大发雷霆,不但没给我记功,差点要撤我的职。

现如今,我统率着百万之师,碰到一个小小的昆阳城就绕道而走,那还不把朝廷的面子都丢尽了!陛下能饶了咱们吗?百万之师,所过当灭,咱们应该踏平昆阳,屠尽城里的军民,踩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地去宛城,如此岂不快哉。

王邑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严尤不敢再劝。

王邑忽然大喝一声:传令,把所有的攻城器械拿出来,准备全面进攻。

是。

周围的将领高声应答,去各营传达命令去了。

城墙上的汉军正在休息。

猛然间,有人惊呼道:大家快看,那边过来了几个庞然大物。

将士们都爬了起来,往城外眺望。

原来官兵阵中已架起了云梯,足有十余丈高,云梯顶上的人可以俯瞰城内。

云梯的下面装有轮子,那就是一座活动的了望塔。

紧随着云梯出来的,是撞门用的冲车,车顶装有结实的棚子,可挡矢、石等物。

成千上万的士卒列阵而出,前面是几排盾手,后面的人都带着弓弩和箭矢。

这是标准的弩阵,那密密麻麻的器械,瞧得大家头皮发麻。

到了合适的位置,所有人都停了下来。

一阵战鼓声响起,官兵大营中猛然杀出好几股人马,往城墙下冲了过来。

王凤瞧得脸色大变,自语道:天呐,敌人的家底这么雄厚。

猛然大喝一声: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