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当世太学,见识卓著,读过的书比你认识的字还多。/p
你一个这十几岁的年青人,却说我们大难临头?/p
可笑!/p
太傅钱槐呵斥道:“家国大事,岂是你一个少年可以随意妄言?”/p
“太傅所言极是!”/p
“年青人还是要跟着前辈多学习学习!”/p
虽然刘昊以仁义之名融入了这个圈子,但也不代表众人就对他言听计从了。/p
蔡荫皱眉抬手,缓缓道:“你对天下大势,有什么见解?”/p
看着蔡荫鼓励的眼神,刘昊不慌不忙,起身行礼。/p
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各种繁琐礼节。/p
等到行礼之后,刘昊才淡淡说道:“各位师长,有没有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p
在座太学不由皱眉。/p
这小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考验我等才学?/p
这则故事出自国策,我等饱读诗书,又岂会不知?/p
不过他们也没有说出来、/p
刘昊却长身而立,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曾在河边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俩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谁也不肯放开谁。”/p
“结果......反而被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p
起先,还有太学心存不悦,这么简单故事,谁不知道?又有什么可说的?/p
有人想要等刘昊说到一半,组织言语反击刘昊。/p
但是等刘昊说完这则故事,却心里感觉不对,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p
静寂。/p
死一样的静寂!/p
厅里的气氛,好像凝滞了一般,简直针落可闻!/p
大多数太学,已然陷入了沉思当中。/p
此时能坐在屋内的,都是人中精英,官场老狐狸,哪有无能愚蠢之人?/p
王允眼里异光一闪,首先领会过来,嘶声道:“你...言下之意,大将军与常侍便是鹬蚌,而董大却是渔夫?”/p
“不错!”/p
刘昊点头称是,肃然道:“王大人见识非凡,常侍掌控朝纲多年,根基深厚,渐硕更是掌控了禁军!大将军何进手下纵然有兵权,却顾忌前后,此时双方势力,达成了一个默契与平衡。”/p
“如果东冷董大加入到这一场角力中来,平衡立即就被打破,董大边陲蛮夷,本性残暴,手下二十万铁骑兵强马壮,乃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平羌定边所向无敌。”/p
“如果放他入京,大将军与常侍两败俱伤,绝对没有能力制衡他,各位想过没有,到时候的阔阳,会是什么样的局面?”/p
刘昊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雷鸣,震得厅内众位太学们耳膜生痛。/p
眼睛遽然收缩!/p
心脏也是砰砰砰乱跳,如同擂鼓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