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碧血丹心 七十八章:北乌王兵起三部 刘首义兴军五归(2 / 2)

星火燎城 晋远生 1721 字 2020-03-18

大当户木洪熙道:“我们与汉人做了那么多年的朋友,还有贸易的来往。汉人的将军高顺也是个赏罚分明,通晓是非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派人杀了速木合,肯定里面还有别的原因。”谷蠡王莫儿乞道:“木洪熙说的话全是不忠诚的。这明显是汉人欺负我们,我们就要像绵羊一样被宰割吗?我们要奋起反抗。”

速尔森道:“莫儿乞叔叔的话虽然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要查清楚事情的原因,才能去找汉人讨说法。我们不能冒然打仗,否则我们会死去很多勇士,这样就会让那些鲜卑人、羌人趁机而入,那么我们统治草原就危险了,不是吗?”蹋顿觉的众人所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就问慕容德道:“老朋友,你怎么看?”

慕容德道:“速木合的脾气为人,我们都是知道的。所以不用派人去调查,肯定是速木合有错在先。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年汉人却是有些张狂。至于战与不战,还需单于自己作主。”塌顿听了,一时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蹋顿的王后,就是速木合的母亲谷楚夫人,哭着进帐对蹋顿说:“你虽然统领草原,有数十万勇士,有什么用呢?你保护不了你儿子就算了,可你活着的时候连你儿子的仇都不能报,更不用说你死了之后。”蹋顿听了,拍案道:“速木合纵然该死,也需问他高顺讨个说法回来。”遂决意兴兵

出击,一时间狼烟遍地。高顺一面飞书上报,一面督军在绥远迎敌。

再说刘雄在邺城,忽有辽州加急使者来报道:镇辽将军高顺差人飞报消息,说乌丸三部大单于蹋顿为报杀子之仇,引铁骑四十万,抢虏郡县,民不安生,乞请大王速速发兵剿除。

刘雄闻奏,急召庞统、徐庶等商议:有建议调临近兵马会同截杀,又有建议遣将径往征讨,众人纷纷相议未定。雄道:“汝等所见,未足以制服群贼。孤自起兵以来,威服蛮疆,自当亲统大兵到彼,调取各路人马攻击,庶得直捣北地,使贼虏无复猖撅矣。”于是调兵遣将,下发敕令:

命关羽总镇平阳一线,陆逊总镇青州一线,徐晃留镇邺城。调张辽、阎行、凌统随军听命。调各将官公侯之子,随军征战历练,有郭嘉之子郭奕,李严之子李丰,审配之子审荣领军参谋;有张辽之子张虎,赵云之子赵统、赵广,关羽三子关索,徐晃之子徐章,孙策养子孙桓等领军校尉,皆随军征进。

先差护羌校尉阎柔前往胡曼山等处,探听虚实。随后召集冀、幽、并三州军勇,共三十万人。雄乃传命道:父子皆在军中,父归;兄弟皆在军中,弟归;年未及十八者,归;新婚及其妻有孕者,归;家有孤老且为独子者,归。此法深得四州军民之心,被当地士民誉为‘新军五归’。得十八万人。雄又令北羌王雅克苏、百济王沙柏、高句丽王武臣各出兵想助,合计十万人,限一月取齐。大军共计二十八万人。

刘雄引大将张飞、赵云、窝阔达、张合、高览、凌统、张辽、阎行等偏将校尉二百余员,命李严押运粮草,徐庶、庞统为参谋,满宠、辛毗为长史。启程倍道来战蹋顿。行过雁门,得阎柔文书,说蹋顿遣长子速别台引军驻守乌曼山左近。

窝阔达进言道:“以往承大王福荫,草原各部安好,不曾作乱。今者无端兴兵,必出有因。望大王明察。”刘雄道:“今他欲乘吾军进攻中原之机,人怀内乏。他好谨领精兵,直捣吾军黄龙,其心可诛。”

窝阔达叹道:“想某昔日与乌丸单于有结义之情,今日却要刀兵相见。如不征,则为不忠;如征,则为不义。请大王准某歇兵雁门,已全忠义。”雄黯然道:“汝既有此意,孤有何言也?”于是着窝阔达引本部在雁门安扎。

时值深秋天气,冷风瑟瑟,但见:“寒凤落叶秋容淡,鸿雁声悲旅思中。”雄引兵进发数日,始至乌曼山西南五十里下寨。乌丸军这路军大将乃是蹋顿长子速别台,副将高博来、安塞尔、也可速台。这日闻汉军至,速别台引军出击。

刘雄在营中闻得乌丸兵骤至,与庞统、赵云等议道:“蛮贼欺孤方至,乘此锐气,特来围寨,将何以退之?”庞统道:“今蹋顿拥甲兵骑士数十万,其势甚大,兵士借此嚣张,不可一世。吾料贼军既铺张而来,必以为吾军不过尔尔。大王可引轻兵先往,伏击贼军。若能一战挫其锐气,贼军势孤,胜之易耳。”雄从起说,令张合、高览守住大寨,自选五万轻骑兵,与赵云、张辽、阎行、凌统四将,连夜往乌曼山埋伏。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