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蜀北汉 一百章:隐喻含怨凝久望 大慈悲苦日月长(2 / 2)

星火燎城 晋远生 1928 字 2020-05-01

沈陵即入城内,被押到难民营里,乍眼一看,怕不下有万余之众。有挑负行粮的,有搬土抬石的,但凡那个敢抗辩几句,贼兵的皮鞭便夹头夹脑的抽将下来。

正此时,营内一声锣响,一群贼兵押着十余人走到营中辕门之下。那十余人全是蜀兵将校打扮。少顷,东海贼帅万镇楼至,教军士将十余人解缚,要劝降他们。

只听那蜀将睁眼破口大骂道:“伤天害理的狗贼,我等皆乃大国将军,岂能投降山贼。汝快快将我等一刀杀了便罢。否则他日朱将军打破城池,拿住你们这群狗贼,必将碎尸万段!”

万镇楼不怒反笑,指其面道:“倒是颇有骨气。”叱令左右道:“将这些不识抬举的奴狗打跪!”左右侍卫操起军棍便打,那些蜀将那有一个肯跪,纷纷骂不绝口。万镇楼喝叫左右道:“将这些奴狗全部立枷;只顾打他两腿,打折了狗腿,自然跪将下来。”军汉得令,依言造作。

沈陵看的恼怒不已,又敬佩那些蜀将的骨气,再看四周难民无一个不是气愤填膺。旋即暗思道:“这些丁壮难民怕不下有万人,实在不可小觑。他们又都是本郡人氏,自是恼这些贼兵,只是无人带头罢了。若是能煽动他们作乱,或可夺城灭贼。”思及此处,便在心里细细琢磨。

当晚,他在灯下濡墨挥毫,写道:

“今东海之贼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残害百姓为荣。而今之江东,烽火狼烟,尸横遍野,青壮被擒,妇孺被淫,老弱被屠。刹那间,苍天垂泣,大地含悲!国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而辕门前之蜀人,义不屈膝,实乃真丈夫也。唯愿磕城肖之,誓必屠尽东海贼,雪吾华夏之仇。但自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城中军民,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杀贼!以济苍生之念!”

抄录数十份,趁夜抛向难民营中及左右街市闹地。

天明之后,城内居民拾得者颇多,都聚着观看。早有巡营小军,抢一张去,飞报裴元崇知晓。元崇大惊,急差人出营各处传令,教军士谨

守城头及各营,再一面着人严行缉捕奸细。沈陵怀里揣一柄宝刀,挨入人丛中,也凑过来观看,更将纸上言语,反复高声朗诵,军民尽皆错愕。

营中主将闻询,急来一探究竟,见沈陵兀是尚在朗读,大怒道:“此人定是奸细,速速将他拿下。”沈陵抢步上前,大喝一声,一刀将那主将刺翻在地,跟着割了首级,高举过头,大呼道:“不想死的,都随某去杀贼!”

难民营里颇多忠义之士,登时就有数百人振臂高呼,纷纷聚拢过来。沈陵见了,复连声大呼道:“吾等皆与东海贼仇深似海,有血性的,都来报仇!”数百人高声呼应,声震数里。

一众难民初时还面面相觑,此时见许多人呼应,又想起东海贼如此残暴,横竖都是一死,不若誓师杀贼。于是尽皆振臂。转瞬之间,已经聚拢了五六千人。沈陵抓住贼将首级,当先往西门冲去。城内百姓闻后,亦是拿棒操棍聚在一起作乱。

沈陵赶到西门,杀散守门贼军,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此时城外汉将王濬正督军驻扎,先听的城中呐喊,又见城门大开,只道贼人杀出来突击,急教军马列阵迎敌。忽见一帮难民冲了出来。王濬正值惊讶,沈陵高叫道:“如今满城俱乱,将军快快出兵夺城。”

王濬听了,又惊又喜。遂令众军夺城,东海贼军虽众,但被城中百姓牵住,不得伸展。被汉军围在城里巷中尽数杀的干净。裴元崇、万镇楼二人只能突围奔逃。

王濬思虑周全,早令文鸯埋伏要道,裴元崇出马来战,他怎抵文鸯之勇,不过二十合,被一枪刺翻。万镇楼激灵,混在败卒中逃过一命,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往余杭方向逃窜。行不数里,忽一将斜刺里杀出,大叫道:“狗贼也有今日,识的大将朱任乎!”一枪挑落马下,乱军踏为肉泥。

再说王濬大军已完全控制吴县,王濬升坐帅府,安抚军民,慰劳将士。命请沈陵到府衙,奉为上坐。王濬拜道:“壮士此举,诛锄叛逆,保全生灵,让我等兵不血刃,克复城池,实是功德无量,请受王某一拜。”

沈陵急忙拦住道:“此非鄙人之能,全赖军民之力也!”王濬见他居功不傲,心底愈加钦敬。少顷,文虎来报说擒的七千余贼兵。王濬知这群贼兵无不是双手沾满血腥,但若尽数屠了,难免以后落下骂名,竟是一时难决。便问沈陵道:“先生以为如此处置妥当?”

沈陵道:“可挑出内里将官头目,抑或是罪大恶极之辈处斩,给一城百姓个交代。然后将剩余的贼兵尽数编制入伍,让他们冲锋陷阵,戴罪立功可也。”王濬点头道:“此法两全,妙也!”遂令依法炮制,揪出大罪之人两千余。濬命尽数斩首,以儆效尤!

当晚王濬就在帅衙置酒款待沈陵。更是亲自奉杯敬酒,说道:“先生足智多谋,更兼品德高贵。某必上奏陛下,为先生讨封。”

沈陵道:“将军言重了。讨封倒也不必,在下今日之举,非是为功名富贵。只是感叹天下动荡多年,百姓民生不安,遍地白骨扑地。如今这祸乱虽得暂息,可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惟愿死者已矣,生者犹度春秋。既要怜死者之冤屈,更要怜生者之哀恸。望将军日后多行善念,体恤百姓,使万民早脱苦海,实是无量功德。”这一席话,说得众将无不赞扬。当晚酒散,沈陵辞谢出府,宿于驿馆。

次早,王濬亲自到驿寓拜望,却是已无一人。驿馆老丞禀报道:“沈先生今早天未明时,便挂剑背囊,辞别了小人,不知往那里去了。”王濬暗叹:“此人真乃世间奇男子也!”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