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马谡在汉中养病,及闻孔明亡,大哭道:“吾以父事丞相,今父死,子何其哀乎!”于是终日悲痛,血泪斑斑,众人多劝不从;不过半月,旧疮崩裂,遂死。
后有诗道:“教恩重义无穷尽,悲长烈血骨肉分。滴血难书分离苦,清风萧瑟卷残云!”
是夜,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孔明奄然归天。胡奋、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踏雪扶柩往成都去。及至,杨仪呈上孔明遗表。
蜀主览毕,悲痛欲绝,放声大哭,降旨卜地安葬。杨仪奏道:“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蜀主从之。择本年十二月吉日,亲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又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崇州、沔阳,四时享祭。
后有诗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蜀主又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录太尉事;加费祎、董允为左右尚书,同理丞相事;加罗宪为大将军,领建宁太守,澹阳候;加胡奋为车骑将军、博阳候,假节总督益州汉中兵马;姜维为骠骑将军、平襄侯,假节总督荆州江陵人马,同命董厥为江陵太守,杨仪为汉中太守,黄权
为蜀郡太守。其余将校,各依旧职。
且说庞统在长安,过了几日,各地斥候连环奔报道:“蜀兵退入阳平之后,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诸葛亮果然死了。现任胡奋为车骑将军,总督汉中、阳平等一应兵马。”
庞统叹道:“生死有命数,天意不可违!”遂点郭淮、王基、孙礼、秦朗守天水;夏侯霸、夏侯惠、徐商、徐质守金城;徐章、俆霸守长安;包奎、州泰守威武,各路严守隘口。统自回邺城面君去了。
孔明身死,消息飞传四方,两川并三江之地军民,上至将军贵族,下及贩夫百姓,不论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血泪斑斑。
这厢诸葛诞在邺城惊闻噩耗,放声大哭,禀北汉主刘赫道:“臣与兄孔明虽是各为其主,但骨肉至亲,血脉相存。请陛下准臣往蜀中一趟吊唁。”刘赫道:“现下两国交恶,司徒乃当朝重臣,只恐蜀中将士加害之。”
诸葛诞道:“吾兄在日,吾只身入蜀营,犹且不惧;今兄遂死,尚有大兄诸葛瑾并子侄多人,又何患乎?”刘赫道:“虽如此,不可只身独往。”乃命向延引五百军,具祭礼,与诞同往;二人收拾起行,下船过黄河先至长安,时庞统正欲回河北,两个恰巧碰到。
诸葛诞细言告之,庞统道:“吾亦思吊孔明,但兵凶祸事,不敢耽搁;今就遣赵子龙之孙赵信随你前往,此人胆略不俗,刚勇忠义,颇有子龙之风。一则是代我祭吊,二则策应万全。”于是提笔书写悼词,唤赵信至,嘱咐一番。乃辞众人,回邺城去了。
及时孔明棺椁由后主并文武诸将停丧于南郑,只待吉日下葬定军山。就在南郑县衙内大设灵堂公祭,孔明妻黄氏携诸葛瞻、诸葛乔、诸葛果等披麻戴孝跪在两旁,文武百官云集。诸葛瞻抚棺痛哭,众人无不垂泪。忽报北汉司徒诸葛诞前来吊孝。
蜀中众将官面面相觑。片刻,胡广大喝道:“丞相之死,北汉君臣难辞其咎,今日敢来耶?明欺我大国无刀无剑么?”便要去堂下拿剑。胡奋急急拦住道:“大哥且慢!”
诸葛瑾起身禀道:“陛下,吾弟此来,于公私皆合情合理。不妨先请入。”蜀主点头,便叫请入。片刻,诸葛诞带孝而入,先洒酒浇奠,宣读祭文,神调哀拗,闻者无不动容。
读毕,伏地大哭,泪如泉涌。蜀中众将皆感伤心,涕泪俱下。诞哭了一阵,起身扶棺道:
“虔奠致祭二兄大人之灵前而哀:吾兄奔波劳碌,终生为复汉室而殒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兄幼年时便勤俭持家,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吾兄之德,足启世人。痛哉吾兄!昔日与兄同甘共苦,丹诚相许,昨日种种宛在目前,孰料阳平一别,竟成永诀。呜呼哀哉,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应来呼。呜呼哀哉!”
说到伤心之处,以头撞棺,砰砰作响,额头鲜血横流,复又大哭。众人看了,无不失声大哭。诸葛瑾含泪拦住道:“吾弟肺腑,人神共见。切莫过于悲痛,以令死者不瞑。”诞闻言乃止,又唤赵信、向延入,信亦宣读庞统祭文,二人洒泪拜了,于是各自散去。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