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雇凶杀人(1 / 2)

长安城,西市。

今日阳光甚好,暖意洋洋。无风无雨,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若是以往,这么好的日头下,西市都会无比热闹。可今天,却显得有些空旷,街上行人寥寥,让久居长安的人,都有些不适应。

听路人交头接耳,才知道。原来昨夜的风风雨雨,闹得长安城是人心惶惶。

不止是宋念安家的永安坊。还有东城的崇仁坊,平康坊。西城的怀德坊,甚至连太平公主府邸的醴泉坊。昨天夜里都不安宁。

很多人都瞧见了有诡异的东西在坊内行走,也有人看见了有道士和尚与不知名的妖怪打斗。还有人亲眼瞧见了昨天夜里发生的人命案。

这些地方,即便是宵禁之后,坊内依然有很多人活动。就如青楼一家挨着一家的平康坊,那夜夜都是灯火通明,晚上反而比白天热闹。

所以,昨夜的目击者,绝不在少数。

奇怪的是,对于这些事情,大唐官府一直没有发出任何通告告示,这让本来就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一下子更有了发挥的空间。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长安城闹妖怪的事情,就弄得满城皆知。

老百姓哪有不惜命的,干脆,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了。这才导致了长安城一下子空荡荡的。

西市杨柳街,柳树下的水果摊。

玉瑶坐在水果摊前,眼前的街道,从南头一眼能看到北头,在这摆摊卖水果这么些年,还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冷清的西市。

她扯了扯自己淡蓝色的长裙,扶了扶头上的发髻,然后才瞧了一眼瘫在椅子上的宋念安,看他两只眼睛红红的,便说道

“从今天早上,就听见好几拨客人说,昨天见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这会儿,长安城的人估计都去寺庙里求菩萨,或者是道馆里拜老君去了吧。”

宋念安有气无力的答应了一声。

昨夜惊魂未定,等那三人走了之后,宋念安浑浑噩噩回到家中,把那夜明珠似的妖丹藏在了自己床底下,然后趴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还没合上眼,天就亮了。于是宋念安就爬了起来,直奔西市了。

“早知道,应该先屯些香烛的,今天若是去菩萨庙门前卖香烛,肯定能挣不少银子呢。”玉瑶接着说道。

宋念安摆了摆手,“玉瑶姐,我可能都快死了,你能不能先关心我,别一门心思的想着那些银子。”

“你?死不了。人家都说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呢。你又算不得好人。……跟我说说,昨天到底怎么了?”

“昨天,有个牵毛驴的用一壶假酒害我。夜里来了三个抓妖怪的人想拿我喂妖怪。好在那妖怪不喜欢我身上的肉。然后他们几个就打了起来。最后那妖怪死了,身体里有颗妖丹,让我抢走了。”

“让你抢走了?你就不怕那些人找你麻烦?”

“我也不想抢,昨天有个老家伙喂我吃了块不知道是什么的毒药,我就想着用妖丹换解药来着,谁知道后来那把飞剑一来,就把他们几个给吓跑了。不过那妖丹能值很多银子,我得想办法把那妖丹卖了。”

然后宋念安就跟玉瑶讲了讲昨天的事情。

玉瑶听的仔细,一字一句都记在了心里。表情上略显轻松,可实际上心里很是焦急。

宋念安依然不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长安城的争斗中,如今再想脱身,怕是已经很难了。

那块伏妖令,就像是旋涡中的一片叶子,只要有所触及,就会卷入其中。

她注意到宋念安脖颈处的红绳,以及红绳上拴着的白玉吊坠,稍稍有些心安。

宋念安或许不知道,可玉瑶心里却很清楚。

有这个白玉吊坠在宋念安的身上。纵然长安城风起云涌,宋念安也会平安无事。

保平安,是真的可以保平安。

宋念安说着说着,就躺在铺着羊绒的摇椅上睡着了。

冬日里暖暖的阳光洒在他灰旧的棉袄上,这个少年郎只有在此时此刻,才能暂时的没有忧郁。

玉瑶看着熟睡的宋念安,想起了第一次见他的时候。

那年,玉瑶刚来长安城。人生地不熟的她盘下了西市垂柳街的铺子,开始摆摊卖起了水果。

也就是刚出摊的第一天,长安城来了一帮小乞丐,他们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就是宋念安。

小乞丐伸出黑乎乎的小手,管玉瑶要水果吃。

玉瑶便一人分了给他们一个苹果。

或许一个苹果不算珍贵,可对于那帮小乞儿来说,如获至宝。

宋念安站在那帮小乞丐的最后面,等他们全部拿走了属于自己的苹果之后,宋念安才小心翼翼的来到玉瑶面前。

玉瑶同样挑了一个苹果给宋念安,宋念安把苹果抱在怀里,却迟迟不肯走。

玉瑶问道“你不喜欢吃苹果吗?我可以给你换,棠梨怎么样?”

小小的宋念安摇了摇头,声音极小的说道“姐姐,能不能再给我一个。我想带回家给我娘。”

与宋念安交谈之后,才知道他小小年纪,父亲离世,母亲目盲,也是个可怜的人。

玉瑶在长安城无依无靠,宋念安也只是与娘亲相依为命,这二人也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玉瑶是一弱女子,在这长安城里想要体面的生活,并不容易。

卖些瓜果虽是个营生,但收入甚微。

这期间没少遇见过不讲道理的泼皮妇人,为了些许斤两争的面红耳赤。

也遇见过色痞流氓,语言轻薄,对她动手动脚。

只要是宋念安见着了,就总能给她出气。要么偷了那妇人的钱袋子。要么趁那些流氓落单的时候,套上麻袋一顿棍棒伺候。

玉瑶对于宋念安为她做的事情,心里都很清楚。言语上一直呵斥宋念安不许这样做,可心里一直对这个小小的少年郎,充满了感激。

这一转眼,就是十年。十七岁的宋念安。再也不是那个躲在乞丐后面的小乞儿了。

时光荏苒,愿有一人温柔待你,如沐春风。

————————————————

长安城,长寿坊。

这长安城有句老话,叫长安有三酒,绿蚁、葡萄、龙膏酒。

说的是在长安城里,这三种酒是便是酒中上乘。

虽说相比皇室宗亲的那些琼浆玉液,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寻常百姓若是招待亲朋好友,能喝上这三种酒其中之一,也算是一件津津乐道的事。

这绿蚁酒,早在东晋时期就有。

东晋十六国中的北凉最为盛行。其原因莫过于那时连年征战,北凉百姓喝不起好酒。

这绿蚁酒成本廉价且酒性极烈。在那天寒地冻的北凉,成了人们御寒的必备佳酿。

因此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