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不成?刘如蕴的火气又要上来了,却也知道小宋管家说的有几分道理,上次去四川,到武昌之前,全仗了刘大爷寻得熟识的船,不然这不熟的船,杀人越货的事情又不是没听过,从武昌到成都一路,又亏了王慕瞻,不然路上会发生点什么事,还真不知道,然此次事在紧急。
想了想又对小宋管家道:“你速速去寻,若三天之内寻不到,我独自也要上路。”小宋管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急忙出去了。
小婉方才是一直垂手侍立的,此时见小宋管家出去了,这才上前来替刘如蕴换衣裳,端茶上来。刘如蕴木然的任由着她替自己换着衣衫,心里越发的不安定起来,身为商家之女,她明白局势的不安对生意的打击有多大,也知道有大胆的商家,敢趁着局势混乱之时,火中取栗,只是自己心里明白,这样的事还不敢做。
想了半日,只想的脑仁疼,成都这边的生意收了的话,仅凭武昌的生意,却实在有些撑不下去,难道自己做生意就要败了,好回松江去?
小婉点上蜡烛,杜氏端上饭,小婉刚想张口喊刘如蕴,刘如蕴已经摆手道:“打碗汤来就好,旁的都收下去,那些油腻的此时没有胃口。”小婉忙打了碗汤,用勺撇了上面的油,吹的凉热适当了,这才递于刘如蕴。
一碗汤喝下去,刘如蕴也从慌乱中醒了过来,这么一点事,就慌成这样,还想什么什么旁的。
吩咐小婉拿了笔墨,刘如蕴摊开纸,拿了算盘开始算起来,成都生意要收了,自己亏了多少,等算完时候,天空又已发白,也是一夜未睡的小婉见刘如蕴终于丢下笔,忙揉揉眼道:“奶奶累了这么一夜,还是略靠靠罢。”
刘如蕴伸了个懒腰,所幸宋管家做生意甚是得法,成都那边下的本钱,没有亏反还有些盈余,真收了的话,还有些舍不得,不过,若从宋管家遮遮掩掩的话里面来瞧,有几家宣抚司那里,只怕有些蠢蠢欲动。
刘如蕴按了按头,罢了,就算收了,再把这笔本钱投向旁的地,总也有些收成,只怕没有川中土产那么大的利息,那还有没有旁的出息更大?
刘如蕴的手轻轻在梳妆台前敲打起来,眼睛突然扫到一旁邱梭送的那本经书上来,做出海生意如何?听的出海的生意利息颇大,这边出去的不过是些丝绸茶叶瓷器,那边拿回来的,就是宝石香料等稀奇物。
只是自己总是个女子,不好出海,又没有人带着,到时候这海上的风雨事小,闯进海盗窝才是事大。小婉见刘如蕴只是在那里皱眉不语,连叫了两声,刘如蕴这才打了个哈欠起身道:“罢了,先歇一会吧,等寻到人一起入川再说。”
小婉应了,服侍刘如蕴躺下。
小宋管家到中午时候就回来了,笑着道:“奶奶好运气,恰好王家的书坊有个四川的客商买了些书,明日就要往四川去,他的书坊,也是开在成都,和他说过了,他道带奶奶一个,也没什么不妥。”
刘如蕴听了这话,方放下心来,对小宋管家道了辛苦,就忙着收拾行李,预备再往川中。
这次走的匆忙,行李这些带的不多,连土仪都没带,横竖自家成都的铺子里还有,到时去铺子里拿些也好。
坐了轿子到了码头,小婉刚扶着刘如蕴下了轿子,上了船刘如蕴才心安下来,听的这个客商姓杨,是个秀才,想来也是恪守礼仪的,只是遣杜氏前去致意,过了些时,有个清俊的小厮过来磕头:“家爷命小的拜上奶奶,船舱狭小,难免有不便处,还望奶奶海涵。”
刘如蕴见这个小厮说话伶俐,长的清秀,知道定是杨秀才知疼知热的小厮,忙拿出一锭银子赏了,小厮又磕个头,这才告退出去,等她出去了,杜氏笑道:“奶奶,听的这个小厮是杨爷的。”
不等她说下去,刘如蕴就白她一眼:“这样的话,好是能进我们耳朵里的?”杜氏忙住口不说,船此时已开行了,刘如蕴瞧着渐渐远离的武昌,成都之行,究竟是凶是吉?